据统计,迄今供人类应用的药品和保健品已达3万种以上。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的威胁之中。
认识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在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变态反应所导致的疾病。DILl通常起病较急,临床表现多变,以急性肝损害为[2]。近年来,DILl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药物性肝炎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3],西方国家约15%~20%。DILI重在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提供合理的护理,能为患者争取更有利的治疗时机,亦可规避医患纠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临床容易误诊。早期症状有发热,随后出现乏力、纳差、皮疹、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黄疸、尿色深等,肝脏肿大并伴有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以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为主,其他还有血清胆红素、r一谷氨酸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及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尿胆原、尿胆素阳性,血浆白蛋白减少,末梢血常规有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总数升高。万瑜报道,从开始用药到出现肝损害的平均时间为(19.5±7.7)d。
2、药物性肝损害预防措施
2.1早期诊断关键在于对本病保持高度警惕性,用药前就应考虑到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性。用药前应查肝肾功能及血象作用药后的对照。护士应了解药物性肝损害的各种表现,警惕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在各种肝功能相关临床检验指标中,血清转氨酶是最为普遍而且相当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当临床使用可疑肝损害药物时,监测血清转氨酶变化不仅有利于发现亚临床药物性肝损害,而且也有助于对治疗效果的判断。我国常用DILl诊断标准[4]包括:用药后1~4周内出现肝损害(睾酮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除外);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征象;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6;有肝细胞损害或肝内淤胆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药物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标识物均为阴性;有药物性肝损害史,再次误用相同的药物。具备上述第1条再加上其他条目中任何2条即可考虑DILl。
2.2合理用药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心,容易遭受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患者院外自主用药对药物的毒副作用不了解,部分人群认为中草药毒性小,故在患病时倾向于中医治疗,尤其各种祖传秘方的宣传,使人迷惑。据文献报道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占所有药物性肝病的4%~8.3%[5,6]。所以,护理人员在宣教时不可忽视中草药的肝损害。尤其是中西医同时治疗时。陈成伟[7]研究表明,中药引起DILl居于第2位。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副作用,遵医用药,以减少DILI发病率。
2.3加强监察随着对药物性肝损害认识的提高,“预防”该病将是今后医护工作的重点。对那些已知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应至少每月监测血清转氨酶水平。肝脏血清生化指标是临床监测药物肝毒性的重要方法,需要在用药过程酌情确定临床生化监测方案。对于未曾报道过有明显肝毒性的药物,一般不需要监测;对于有肝毒性可能的药物,需要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由于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有可能受到机体其他因素影响或检测误差。因此,对于血清转氨酶升高达到正常值上限2~5倍的无症状者,建议每2~4周监测血清生化指标;如果血清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则肯定为急性肝损伤,需要立即停药观察。如果用药后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随之增高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正常,提示发生重症肝细胞黄疸,需要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3、药物性肝损害护理措施
3.1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是否有黄染;是否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皮肤是否瘙痒及二便的颜色等。如出现上述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停用药物,密切监测肝功能的进展情况,尽早进行保肝治疗。
3.2皮肤护理做好皮肤清洁,对于出现皮疹或皮肤搔痒现象者,嘱其不要搔抓,保护皮肤的完整性,避免发生剥脱性皮炎或皮肤感染发生。
3.3休息与活动症状明显或起病初期嘱其应卧床休息,并讲解卧床休息可促进肝脏血液循环,使肝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肝脏的恢复,在稳定好转期,可适当活动,生活要有规律。
3.4饮食指导DIII患者的营养治疗遵循合理配膳、注意烹调、照顾经济承受力与生活习惯等四项基本原则。国内研究与实践表明引,高糖、高热量饮食对已患肝病的患者易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故对DILI患者主张采用高蛋白、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量的饮食。肝功能不全患者每日蛋白质摄人争取达到1.0~1.5g/kg,伴有腹水患者蛋白质可增至每日2~3g/kg,血氨升高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人量;供给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能促进肝糖原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具有抗癌作用。注意烹调过程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3.5心理护理患者对肝脏的损害非常担心,对其愈后及今后的生活等思想顾虑重重,又怕停药耽误原发病的治疗,大部分表现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悲观。护士每天接触患者时间最多,在平时的宣教中帮助患者和家属树立信心;对药物性肝病的医学知识及治疗、愈后给予适当讲解,说明药物的毒性,绝大多数病人停药后可恢复,积极保肝治疗及监测的相关化验,列举治愈的实例,给予患者疏导,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6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药物毒性意识,不要擅自购买不明来历的药物。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意识,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讲解化验检查的重要性,与治疗疾病的关系,使患者能乐于配合,主动接受检查与治疗。
“中药更安全,不易引起肝损害”的观点正确吗?
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生息立下了功勋。因此,社会上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西药有很多不良反应,不安全;而中药是“治本”的,安全无毒,尽可以放心使用。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近年来中药引发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报道。据相关文献报道,中药所引起的肝损害占药物性肝损害的总比例约在21%以上;可以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既包括单味药材如黄药子、雷公藤、何首乌等,也包括由多味中药组合而成的中成药,如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等。
实际上,中药也是药,我们的先人早已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由中药引发的肝损害也一直是屡见不鲜的。合理应用中药治疗有益于疾病的康复,但同时也应关注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关注中药引起的肝损害。
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因素较多,首先是中药本身的因素。
中药所含的药味成分较多,药理活性也比较复杂,即可发挥治疗作用,也有可能产生毒性作用,包括肝损伤。中药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较多,容易导致误认误用而致中毒。中药材的药性和质量常因产地、种植、采收、炮制、贮存等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也可影响其药效和不良反应。如服用大剂量未经炮制的生首乌,导致肝损害的报道较多见。另外,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如果没有按照辨证论的原则用药,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另外,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天然药物无毒性”的宣传也是一种误导,容易使人们忽略对中药毒性的关注。实际上,患者自服、误服民间秘方、偏方,或缺乏对中药制剂可能引起肝毒性的认识,常容易使人们忽略中药可能造成的毒性反应,尤其是老人、小儿、体弱者、妊娠期及肝肾功能障碍者用药时。少数具有特异体质的患者,即使在服用常规剂量中药时也可能发生毒性反应,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也有药物性肝损害
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有着与西方医学绝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理论体系,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中选择中医药,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就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中药的药物性肝损害,即某些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
目前,中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受传统“中药是天然药品,安全无毒”观念的影响,很多群众都喜欢用中药来制作药酒、泡茶、药膳、药浴、泡脚等,甚至直接把中药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由于无知导致的不合理用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药物性肝损害的出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害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而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排在首位的是中药,合理使用中药已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中药
柴胡、黄芩、半夏、大黄、川楝子、苦楝皮、栀子、决明子、补骨脂、诃子、番泻叶、苍耳子、黄药子、佩兰、款冬花、麻黄、薄荷、何首乌、雷公藤、穿山甲、虎杖、五倍子、丹参、大黄、元胡、白鲜皮、天花粉、防己、青黛、葛根、吴茱萸、贯众、芫花、苦参、艾叶、蒲黄、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地榆、白及、石榴皮、肉豆蔻、苍术、合欢皮、独活、淫羊藿、丁香、泽兰、泽泻、青木香、香加皮、紫菀、佩兰、五倍子、木通、桑寄生、潼蒺藜、蒲黄、穿山甲、全蝎、蜈蚣、水蛭、芫花、乌头、海藻、常山、藏红花、野百合等。
这些药物若使用不当,或者没有按照中医理论来辨证使用,轻者可能会出现肝区不适、疼痛、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头痛头晕、抽搐、嗜睡、厌油腻、肝功能异常等,重者可出现肝区剧烈疼痛、肝脾肿大、黄疸等。
面对药物性肝损害采取的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中药种植、加工、生产、流通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药材中农药残留、品种混淆、质量不佳、重金属超标等。另外,还应加强宣传,纠正人们对中药的误解,中药虽为天然药,但天然不等于无毒,中药同西药一样,同样存在不良反应,我国古代医家早就提出“是药三分毒”,并把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四类,总结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治疗原则,意思即是用有毒药物治病时,收到一定效果后就应停药,而无毒的药物也不应久用。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不要轻信所谓的偏方、秘方而滥用中药。
中药和其他药物一样也具有两重性,即治病和致病。而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首当其冲容易受到药物的损害。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中药可能引起的肝毒性,通过辩证施治,合理选择药物、剂量、用药途径、炮制及配伍等,尽量减少或降低中药引起的肝毒性反应,发挥中药独到的防病治病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最后温馨提醒:医务工作者在应用中药的时候,应严格按照中医理论的指导,辨证论治,采用合理的剂量、配方和疗程,尤须注意肝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营养缺乏者。在确需使用那些已报道可能有潜在药物性肝损害的中药时,宜从小剂量开始,短期交替使用,避免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等指标,以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女性保养产品
健客价: ¥288清洁护理。
健客价: ¥5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223专为婴幼儿设计的与肌肤PH值相近的免洗倍护滋养配方,无需清洗的新型洁手产品,配方温和柔润,近零刺激,特添加甘油、玉米谷蛋白氨基酸类等保湿成分,保护皮肤水份,防止皮肤干燥开裂,温和洁净娇嫩双手。在洁净肌肤的同时,滋养肌肤,令双手更柔润洁净。使用方便,不用水洗。
健客价: ¥10抑制引致各种妇科疾病的细菌生长,防止和预防各种妇科病的发生。
健客价: ¥15用于鼻腔干燥、鼻塞、鼻痒、流涕、鼻出血等鼻腔不适症,鼻腔伤口表面清洗和术后创面的清洗,鼻腔的日常卫生护理。
健客价: ¥69用于病员做检查、护理、疗养。
健客价: ¥1898用于病员做检查、护理、疗养。
健客价: ¥1689用于病员做检查、护理、疗养。
健客价: ¥2999用于病员做检查、护理、疗养。
健客价: ¥3199用于病员做检查、护理、疗养。
健客价: ¥1999用于病员做检查、护理、疗养。
健客价: ¥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