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的主要成分为0.05%丙酸氟替卡松,化学名是(6α,11β,16α,17α)-6,9-二氟-11-羟-16-甲基-3-氧代-17-(1-氧代丙氧基)-雄甾-1,4-二烯-17-硫代羧酸,S-氟甲基酯。那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的药代动力学有什么内容呢?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的规格型号是7.5mg:15g;贮藏是30°C以下保存;包装是铝管装,15g/支/盒;有效期是24个月;批准文号是H20130431;生产企业是GlaxoOperationsUKLimited(英国)。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为乳剂型基质的白色软膏。成人适用于各种皮质激素可缓解的炎症性和瘙痒性皮肤病,。儿童用于低效皮质激素无效的1岁以上(含1岁)儿童在医生的指导下可用本品缓解特异性皮炎引起的炎症和瘙痒,以及皮质激素可缓解的其他皮肤病丙酸氟替卡松。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的药代动力学是:1.吸收:丙酸氟替卡松为活性成分,多种因素(如赋形剂和表皮屏障的完整性)影响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的透皮吸收。封闭性敷裹可增加渗透。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从正常完整皮肤吸收。皮肤炎症和/或其他皮肤疾病可增加透皮吸收。12名健康男性连续3周,每日2次使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12.5g,血药浓度一般都低于可检测水平(0.05ng/mL)。6名健康男性在封包下连续5天使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25g,血药浓度在0.07-0.39ng/mL之间。大鼠局部应用1g/kg放射标记的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和软膏24小时,7日末药物消除近80%,其中大多数(73%)从用药部位消除。用药部位皮肤内消除小于1%。大约5%的药物透皮后全身吸收。在研究的7日内本品持续吸收,提示丙酸氟替卡松在用药部位有较长的驻留时间。
2.分布:健康受试者静脉给予1mg丙酸氟替卡松,分布迅速,与其高脂溶性和高组织结合的特性一致。表观分布容积为4.2L/kg(2.3-16.7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丙酸氟替卡松与红细胞的结合弱且可逆。丙酸氟替卡松与人皮质素传递蛋白无明显结合。
3.代谢:体外将放射标记的丙酸氟替卡松和人皮肤组织匀浆共同孵育,未检测到丙酸氟替卡松的代谢物。静脉给予1mg丙酸氟替卡松,血浆清除率为1093mL/min(618-1702mL/min),肾清除少于总量的2%。丙酸氟替卡松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3A4介导的5-氟甲基硫代羰酸酶群水解,生成无活性的17-β-羧酸代谢物(人体能检测到的唯一代谢物)。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该代谢物与人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不到丙酸氟替卡松的。其药理活性可忽略不计。在体外用培养人肝细胞试验检测到的其他代谢物在人体均未检测到。
4.排泄:健康受试者静脉给予1mg丙酸氟替卡松,呈多指数动力学特征,平均终末半衰期为7.2小时。
看了以上的介绍,相信您对本品有了一定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
健客药师温馨提醒:对本品过敏者请慎服,如需服用请依照医生吩咐正确服用。如果您在服用本品期间有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致电健客药师,400-086-5111,这有多位专科药师为您提供免费的全程用药指导与日常护理指南!
(实习编辑:林炳扬)
上一篇:盐酸氯环利嗪片(康夫丽尔)有... 下一篇: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是否存在...相关药品购买
相关健康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