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片属抑菌剂。氯霉素为脂溶性,作用机制为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上。那么,氯霉素片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氯霉素片可能引起心肌损害、循环呼吸骤停、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炎、口腔炎、骨髓抑制(氯霉素片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氯霉素片的另一严重副作用);也可能引起灰婴综合征,表现为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紫绀、微循环障碍、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多见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大剂量使用氯霉素片时。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者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褐色尿、巩膜及皮肤黄染、脾肿大、铁粒幼细胞贫血、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原有肝病者用药后可能引起黄疸、肝脂肪浸润,甚至急性重型肝炎。长期用药后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听力减退、失眠、幻视、谵妄等,多属可逆性;也可能引起视神经萎缩而致盲;还可能引起二重感染。长期口服氯霉素片还可能诱发出血倾向。
氯霉素片的不良反应有:
1.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是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两种不同表现形式:(1)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骨髓抑制,常见于血药浓度超过25mg/L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贫血,并可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2)与剂量无关的骨髓毒性反应,常表现为严重的、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可有数周至数月的潜伏期,不易早期发现,其临床表现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如瘀点、瘀斑和鼻衄等,以及由粒细胞减少所致感染征象,如高热、咽痛、黄疸等。绝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于口服氯霉素后发生。
2.溶血性贫血,可发生在某些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不足的患者。
3.灰婴综合征,典型的病例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内即投予高剂量的氯霉素,治疗持续3~4日后可发生灰婴综合征,血药浓度可高达40~200mg/L。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进行性苍白、紫绀、微循环障碍,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在早产儿或新生儿应用大剂量氯霉素(按体重一日超过25mg/kg)时,类似表现亦可发生在成人或较大儿童应用更大剂量(按体重一日约100mg/kg)时。及早停药,尚可完全恢复。
4.用本品长程治疗可诱发出血倾向,可能与骨髓抑制、肠道菌群减少致维生素K合成受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均有关。
5.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常在长程治疗时发生,及早停药,常属可逆,也有发生视神经萎缩而致盲者。
6.消化道反应,可有腹泻、恶心、呕吐等。
7.过敏反应较少见。可致各种皮疹、日光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一般较轻,停药后可迅速好转。
8.二重感染,可致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的肺、胃肠道及尿路感染。
方舟健客致力帮助老百姓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欢迎各病患朋友前来购买,我们将提供厂家价格优惠,质量有保障,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如有任何疑问,可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或者拨打热线电话:400-086-5111,将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实习编辑:徐培颖)
上一篇:氯霉素片的用法用量是怎样的... 下一篇:氯霉素片的注意事项有哪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