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精选文章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功能是什么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详解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最新发布
2016-04-17

伤寒派的由来和张仲景有密切关系

《伤寒杂病论》虽是以伤寒证治为主,但书中所贯串的辨证论治精神以及方治中的六经大法,于各科临床均有指导意义。《伤寒杂病论》刊行后流传极广,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伤寒派也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标签: 伤寒杂病 张仲景 
2016-04-17

汉墓中的中医宝典 古墓奇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说上古时期最古老的典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中“三坟”是指上古伏羲、神农、黄帝三大圣人之书。

2016-04-17

“食医”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食医是周代官方卫生机构中负责帝王饮食卫生专科及其医生,是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标签: 中医食疗 食医 
2016-04-17

我国古代的中医医学期刊

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出现了一种很有价值的医学刊物《吴医汇讲》。据现有资料来看,它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杂志。

标签: 吴医汇讲 唐大烈 
2016-04-16

王永江:不幕良相慕良医

民国年间,辽宁有一位声名显赫的省长,原是一位中医。虽然他自诩“不慕良相慕良医”,却走上一条从良医到良相的人生之路,他就是王永江。

标签: 王永江 医学辑要 
2016-04-16

季羡林:道是无术却有术

季羡林(1911~2009),享年98岁,为国人所敬重的中国文化之巨臂,他一生著作等身,蜚声海内外。虽然一生坎坷,饱受困苦,但他活的非常“滋润”,不少问他有什么养生秘诀,他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

标签: 季羡林 养生方法 
2016-04-16

北齐医家徐之才妙语应答名智齿

徐之才(公元492-572年),字士茂,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北齐医学家。《北齐书·徐之才传》详载了他的生平事迹。他出身于世医家庭,父徐雄以医术著称江南。

标签: 徐之才 智齿 
2016-04-16

方以智“摇钱树”下劝梦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字昌公,号鹿起,安徽桐城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与陈贞慧、冒襄、侯方域为复社成员,有“明末四公子”之称。他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隐居3年,游历了洞口的山山水水,也留下了许多被世人传颂的故事。

标签: 方以智 糖尿病 
2016-04-16

何梦瑶坐堂行医

何梦瑶(1693年-1763年),字报之,号西池,晚年自号研农,广东南海人,清代岭南名医。自幼聪颖,熟读经书,旁通百家,才华出众,尤以诗名,被他的老师、广东督学惠士奇所赏识,有“南海明珠”之誉及“惠门八子”之称。

标签: 何梦瑶 医碥 
2016-04-14

国医大师吕景山:书写中国医生的神奇

吕景山(1934—),祖籍河南偃师,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1956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山西省中医院)工作,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针灸科主任。1991年调到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工作,任所长、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