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家人:警惕中风先兆
问:那天在家做家务,母亲突然差点晕倒。她老人家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这几年觉得母亲身体大不如从前,腿脚也没原来灵活,老人笑笑说人老了,不中用了,但是我们做儿女的很担心,听说这是中风的前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答:是的,这可能是中风先兆的表现。一般来说,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这种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脑循环的轻度失调,但这种失调有时通过人体的自身调节又可以恢复。在这个阶段,临床上可出现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大量临床经验证明,只有少数病人在中风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绝大多病人都有以脑部瞬间缺血的表现而发出的各种信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风先兆。主要包括头晕、肢体麻木、眼睛突然发黑、原因不明的跌跤、说话吐字不清、哈欠不断等等。像你母亲这种情况,建议尽早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早期识别、干预中风危险因素
问:我今年60岁,现在患有“三高”,看到周围有人得了中风,我很担心,打算到医院做一些检查,请问哪些检查合适我?
答:结合你的年龄以及目前的基础病,应该做生化全套、头颅CT或磁共振、脑彩超及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这样可以了解你的脑血流及动脉硬化情况,便于及早治疗,以防止脑中风的发生。你所说的“三高”即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实际上这就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它还包括:年龄、肥胖、吸烟、反复眩晕、卒中家族史及生活方式等。你有“三高”基础病,年龄超过60岁,具备多项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以你目前的情况,应高度重视卒中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
中风患者饮食禁忌
问:我的老伴几个月前突发中风,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治疗,现病情稳定,请问医生脑中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
答:中风患者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糖为宜,同时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镁等微量元素,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的代谢,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饮食还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等等,饮用牛奶最好是脱脂牛奶;老年人还应每日进食蒜、姜、葱、醋以及含乳酸菌类饮料,抑制肠道有害细菌;同时注意及时饮水,绿茶、蜂蜜水、低糖天然果蔬汁等均可适量饮用。
有预防中风作用的四类食物
预防中风食物—香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如果每天吃一根香蕉约100克,将大减少患中风的危险。身体缺钾的人,精神易紧张,使脑中风症的发病率增加,因香蕉含丰富的钾,钾对神经脉冲的传递,细胞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废物的排出,都起重要作用;同时香蕉富含纤维素,可改善便秘症状,我们都知道,许多脑血管意外的患者是由于便秘,用力排便所导致。
预防中风食物—土豆
土豆既可作主食,又可当蔬菜,中医认为,土豆具有和中养胃、健脾利湿、降糖降脂、宽肠通便的作用,每天吃一次土豆约50克,可使中风机会下降32%。
预防中风食物—牛奶
牛奶除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特定的名为吡咯喹苯醌的营养物质,它对保护神经,特别是保护脑神经起重要作用,因此成年人每天最少饮用200-300毫升鲜奶,对防治脑中风大有益处。
预防中风食物—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高的人,患中风的概率较低,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较低的人,患中风的危险性比正常人要高48%~67.5%。因此提倡每天要食用富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水果,如鲜毛豆、萝卜、葱头、大白菜、韭菜、木耳菜、苦瓜、红桔、橙、鲜枣、草莓、黑枣等。
中风半身不遂怎么办
问:我一个月前得了脑梗塞,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了15天后,病情相对平稳了,但遗留有半身不遂,医生让我出院回家锻炼就行了。可是我到现在左边的手脚不灵活,活动没有力气,现在应该怎么办?
答:你现在正处于脑梗塞恢复期,你可以做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治疗。“脑梗塞”也就是我们中医说的“中风”,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就是半身不遂、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软弱无力、口角歪斜、流口水、言语不清、头晕等症状。如果能在中风后及早的介入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会明显改善这些中风后遗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降低中风的复发率。并且“中风”也是中医针灸的优势病种,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问:三个月前我得了中风偏瘫,我采取了药物、针灸结合自己功能锻炼,康复效果比较好,一个月就可以下地走了,就是手好的慢一点,这段时间左上肢,尤其是肩部疼痛不适,手肿明显,这是怎么回事?
答: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分析,考虑你可能是患了中风后肩手综合症,这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继发症之一,大多在偏瘫后半个月至3个月左右出现,以肩关节和手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可引起手指变形、手功能完全丧失。因此,临床上我们非常重视对肩手综合症的治疗,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TDP、磁振热治疗仪和中药湿热敷等综合治疗,可尽快消除肿胀与疼痛,防止肩手综合症的进一步发展。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
问:我父亲77岁,高血压及糖尿病多年,半年前得了脑梗塞,遗留有偏瘫,说活含糊不清,近一个月来,不爱讲话,目光呆滞,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清醒的时候说什么他都能理解,糊涂的时候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请问我父亲的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该如何治疗?
答:你父亲这种情况应该属于中风后痴呆的表现,医学上称之为“血管性痴呆”,这种痴呆往往继发于脑血管疾病后3~6个月以内,表现为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它是中风后由于脑部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低血流灌注所引起的,是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其症状可突然发生或缓慢进展,病程呈波动性或阶梯样加重。目前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的方法,可延缓痴呆病的发生发展并改善症状。
不能被忽视的卒中后抑郁
问:我父亲今年70岁,以前性格很开朗,去年得了脑梗死,现在半身不遂,最近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不愿意说话、入睡困难、食欲下降,有时感到心慌、胸闷、气短,还不愿意锻炼。请问这是怎么回事,中医有什么办法治疗?
答:根据你的描述,你父亲可能患了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者情绪低落、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不愿意说话,严重者可能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早期易被人们忽视。临床上约有40%~60%的脑卒中病人在卒中后有抑郁表现。该病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内。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应当是综合性的,在使用中西医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单一疗法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同时还要求家属配合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多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帮助患者解除精神压力和负担,提高其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