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
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四物汤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其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被用于外伤瘀血作痛。后来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本书首先记载将四物汤用于妇产科疾病)。以后在宋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产后方》、明代《医方考·调经用四物汤》、清初《济阴纲目·调经门》等医学书籍中均有记载和评说。
四物汤主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或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是一种中医汤药的基本方剂。
四物汤是由哪四种药材构成的?
分别是:当归、川芎、熟地、芍药。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药材。
当归:当归味甘,性微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血虚所致的各种症状。还可治疗月经失调、血虚腹痛、血瘀腹痛、虚寒腹痛等妇科疾病。另外当归还有润燥滑肠的作用,对于血虚所致的便秘效果显著。
川芎:川芎味辛,性微温,归肝、胆经,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芍药:别名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血亏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胎产诸症、体虚多汗、阴虚动风、肝阳上亢、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拘挛作痛等病症。
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养阴、添精益髓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盗汗、遗精等。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本方以甘温味厚的熟地为主,滋阴养血。配伍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和营以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综合全方,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因此,血虚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活血,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
了解四物汤的大概构成之后,我们再给大家讲解一下四物汤的一种简单做法:取当归9g,川芎8g,熟地12g,炒白芍10g,红枣5颗,红糖少许,然后加水煮沸后,再煮15分钟即可。一天饮用2次,每次100ml左右。
由于四物汤是一种基本汤药,我们在四物汤的基础上添加药材可以做出不同的滋补药汤,例如:
八珍汤
四物汤加入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煎服,是一个气血双补的方剂。治疗气血皆虚,精神不振,肢体疲倦,面色萎黄,饮食减少,并有虚热以及疮傷久溃不能愈合。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再加入黄芪、肉桂煎服,除气血双补外,还能助阳固卫,温补肾阳,所以适用于虚劳病人而见咳嗽、遗精、失血,以及妇人崩漏等症,本方补的力量雄厚,但性偏温,对阴虚火旺的人不宜。
胃风汤:
即十全大补汤除去黄芪、熟地、炙甘草,加粟米百粒煎服,治疗胃肠虚弱而受风冷侵入,出现大便泄泻,粪便中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者大便下血,血清色鲜的症候。
了解了四物汤的一些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拓展运用,我们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下:
温馨提示
1.四物汤的药材属于偏温性,故体内内热严重者,容易上火。
2.熟地,对于肠胃不好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腹泻。
3.小孩子不宜服用此汤。
4.孕妇慎用。
5.阴虚血热之月经过多、胎动漏红则非本方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