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新产后及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也叫月子病。古代医家总结为“三病”:指产后病痉、郁冒、大便难,“三冲”:指败血上冲,冲心、冲胃、冲肺,“三急”:指呕吐、盗汗、泄泻。
“常见的产后疾病主要包括,产后乳汁蓄积、产后缺乳、产后身痛、产后腹痛、产后不寐、产后便秘和产后汗证。”清远市中医院妇产中心副主任章青英指出,对于这些常见的产后疾病,清远市中医院多年来积极开展多项中医适宜技术,自开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盆腔器官检查:子宫从孕前至生宝宝之前,由鸡蛋那么大小增加到气球样大小。复查最重要的是通过腹部彩超判断子宫位置是否恢复到孕前水平,有无脱垂、宫腔内有无残留。
盆底功能测评:无论是怀孕还是经阴道分娩,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的损伤。有部分妈妈产后出现尿失禁、腰疼、尾骨疼痛等不适。通过复查可以了解盆底功能有没有损伤,这样可以判断妈妈们的恢复情况,并给出治疗和针对性的建议。
乳房:主要检查妈妈们在乳房不适和哺乳上的困难,如果对自己的奶水质量有怀疑,妈妈可以看哺乳门诊进行乳钙测定或者产妇一日营养分析。
避孕指导: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即使在哺乳期间或者月经尚未恢复之前,有些妈妈就恢复了排卵,医生会进行避孕指导,以防妈妈在身体还没有恢复时再次怀孕,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情绪指导:有部分妈妈在产后情绪上会有所波动,但是时间不会持续太长,若超过两周,那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医生会建议看心理门诊。
其它:必要时需要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看看恶露是否已排干净。
值得注意的是,若妊娠合并其他疾病,还需要对相关疾病进行复查评估!
产后乳汁蓄积
产后乳汁蓄积,其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乳腺结块触痛,乳汁难出或有结块;但局部无红肿灼热感,不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
适宜技术:
1.饮食调理:
(1)通草10克、王不留行15克、穿山甲5-10克炖猪骨汤。
(2)当归50克,家鸡1只,煲汤,根据口味和习惯加入调料。
注:少食肥腻,难消化,宜清淡饮食。
适宜技术:
2.乳房按摩
按摩前,局部热敷;强力吸吮,保持乳腺导管通畅;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保证挤压乳头每侧至少有10个乳腺管喷乳为佳。
适宜技术:
3.外敷
(1)芒硝500g,分次纳布包内,敷于乳房处,芒硝结块后,更换,可有效地缓解乳房疼痛的症状。
(2)如意金黄散用米醋调开外敷,随干随换。
(3)仙人掌去刺,捣泥外敷,一天2-3次。
(4)3-5根葱白拍碎捣泥外敷乳头,随干随换。
(5)乳房局部结块者,可用桔皮煎水外敷患处。
适宜技术:
4.穴位按摩
可以选用肩井、天宗、太冲、膻中、少泽、乳根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3分钟。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其临床表现为产后哺乳时,乳汁缺乏,不足以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房,乳汁点滴而出。
适宜技术:
1.饮食调理:
猪蹄汤:猪蹄2只(或用鲫鱼),通草24克,王不留行30克,同炖,去通草及王不留行,食猪蹄饮汤。
无花果100克,猪蹄500克,王不留行30克,煲汤,去王不留行,食猪蹄饮汤。
适宜技术:
2、穴位按摩
可以选用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
适宜技术:
3、早哺乳、按需哺乳、多吸吮以促进乳汁的分泌。
4.注意事项: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新生儿吸吮动作可刺激泌乳,按需哺乳,哺乳次数应频繁些。
产后身痛
产后身痛其临床表现为产后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等症
适宜技术:
1.饮食调理:
(1)羊肉500克,切块,当归、生姜各20克,切片,共放砂锅内,炖烂,分次服食。或用红豆及大枣各适量,炖熟服食。
(2)生姜20克,葱白2~3条,红糖适量。先将姜葱煎约15分钟后,加入红糖,趁热服,每天2次。
(3)鸡血藤、红枣、桑寄生煎水代茶。
(4)生黄芪30g、当归9g炖猪蹄。
适宜技术:
2.穴位按摩:可以选用阿是穴、肝俞、肾俞、脾俞、关元、血海、膈俞等穴;湿盛加取阴陵泉。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
3.拔罐:选穴:阿是穴、背腧穴
4.艾灸:督脉灸,任脉灸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其临床表现为产后三、四天内,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哺乳时加重,不伴有恶寒发热,恶露无异常
适宜技术:
1.饮食调理:
(1)益母草30g,生姜3片,红糖15g(冲),水煎服。
(2)益母草30g加鸡1只煎汤饮。
(3)生化汤:当归10g、炮姜5g、川芎5g、桃仁10g、甘草5g、黄酒适量等
2.适宜技术:
穴位按摩:可以选用子宫、中极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在产后10天内,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帮产妇作环形按摩,一直到感觉该部位变硬即可,如果子宫收缩、疼痛厉害时,应暂时停止按摩,用俯卧姿势来减轻疼痛。)
穴位贴敷:中药粉敷子宫、中极、肾俞穴。
产后便秘
产后便秘其临床表现为产后大便干燥,或解时坚涩难下,饮食如常,且无腹胀及腹痛呕吐等症状,常伴面色萎黄,皮肤不润。
适宜技术:穴位按摩
可以选用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等穴,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气虚者加:可选用足三里、关元、中极、曲骨等
产后汗证
产后汗证临床表现为产后汗出过多,不能自止,动则益甚,时有恶风。
适宜技术:
1.饮食调理:
(1)浮小麦30-50g,煎水,代茶饮。
(2)黄芪20g、白术10g炖鸡。
(3)气虚型: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生地10克、莲藕适量煲鸡或鲫鱼。
(4)气阴两虚:花旗参10克,于晚上泡水,待第二天清晨饮水食渣。
(5)阴虚型:生地、玉竹煲汤。
适宜技术:
2.穴位按摩
可以选用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内关等穴,阴虚型加:三阴交、太溪。手指点穴,每日一次,每次每穴10分钟。
知多D
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又称“中医药适宜技术”。现代医学认识“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中医保健技能”,“中医特色疗法”或称为“中医民间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产后艾灸调理
女性以气为本,以血为用。而分娩是一种剧烈的生理过程,分娩中大量的出血和剧烈的疼痛往往会损伤人体的气血。从中医学的角度而言,产后元气大损,阴血骤亏,百脉空虚,又多瘀血,故有“产后多虚多瘀”的说法。
艾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能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补益气血的作用。应用艾灸方法进行产后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诸多不适症状,这是和女性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生理特点相适应的。温灸有效激发循经感传,使“气至病所”,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17.9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煎药
健客价: ¥148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5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35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2.9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健客价: ¥9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6缺乏症,如脂溢性皮炎、唇干裂。也可用于减轻妊娠呕吐。
健客价: ¥3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健客价: ¥7.9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健客价: ¥34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症候者。 咽炎片: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镇咳止痒。用于慢性咽炎引起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
健客价: ¥59.9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7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7.5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