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药放凉喝更好
“快趁热喝。”喝中药时,大多数人都是趁热喝,怕放凉了影响药效。
确实,许多中药汤剂适合温服,但不是所有的中药都是如此,有一些中药放凉了喝效果更好。
究竟哪些药物适合温服、哪些适合凉服呢?所谓的“温服”、“凉服”,是指怎样的温度?
20℃-35℃
常规服中药的最佳温度
服中药时,趁热喝、温服,还是放凉了喝效果更好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廖小红指出,不同的药剂、不同的时间,最佳服用温度有所不同。
大部分中药汤剂采用温服法,但这种“温服”不是趁热有点烫口就喝。“当药液的温度在38℃以上或35℃以下时,人对苦味的味觉是最不敏感的。但是38℃以上的温度可能过高,对口腔和喉管不好,因此,最好是将药液的温度控制在20℃-35℃。这样服药温度适宜,既保证了药效,又不会影响服用。”
廖小红说,温服,就是指把煎好的汤药冷却到35℃左右服用。接近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方面不至于因温度过高造成口腔及胃肠黏膜烫伤,另一方面,温服与肠胃之性相合,减少药液偏冷偏热,对胃肠产生刺激而引起呕吐或胃脘不适等症状,利于药物吸收。
当然不同的季节和患者体质的不同,也决定了适宜服用的药物温度的变化。比如寒冷季节最好是温服药物;老人、儿童、孕妇及久病体衰的患者,最好也是温服药液。
这些中药适合冷服
温服是喝中药的“默认方式”,但有些中药是要冷着喝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药效。廖小红指出,一般以下几类中药适合冷着喝:
一、有清热解毒消暑功效的中药需冷服。如具有清热生津功效的白虎汤,主要用于大热、大汗、大渴等。
二、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药物。如小蓟子饮,主要治疗小便赤涩热痛、尿中见血等。
三、收涩固精功效的中药汤剂也需冷服。包括金锁固金丸、固经丸、固冲汤等,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所致的尿频遗尿等症。
四、中毒的病人服用解毒剂也宜冷服。因为冷服可使毒物之瘀滞易于排出,呕吐病人服用汤剂也宜冷服,避免加剧呕吐。
这些常见中药汤剂适合温服
大多数中药适合温服。廖小红指出,具体适合温服的中药主要是具有发汗解表、温里祛寒、温经通脉、部分补益药、活血行气等功效的中药汤剂。
最常见适宜温服的汤剂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效的麻黄汤,主要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效的小青龙汤,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以及支气管哮喘、气管肺炎等;
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效的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疗脘腹冷痛、便血、小儿慢惊等;
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效的当归四逆汤,主要用于手足厥寒、舌淡、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等;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9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17.9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煎药
健客价: ¥148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