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柿子是秋冬季最佳水果选择,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成熟与霜降前后,因此就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而且霜降正值秋冬交替之际,天气转寒,人们认为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因此留下“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谚语。
吃柿子注意事项:
空腹吃柿子易长“柿石”:因为柿子含有较多的果胶、鞣酸,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空腹吃柿子,大量的柿胶酚和红鞣质收敛剂与胃酸凝结成硬块,形成“柿石”。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胃溃疡,甚至胃穿孔等。柿子在饭后吃就不易形成“柿石”。
柿子皮不能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
吃完要漱口: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柿子的残余留在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故而在吃柿子后宜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霜降民俗
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
先“补重阳”后“补霜降”,民间一直都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煲羊肉”、“煲羊头”、吃“迎霜兔肉”是食疗养生的最佳选择,再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等疾病(医术记载)。
羊肉相克食物:
羊肉与豆酱相克:二者功能相反,不宜同食。
羊肉与乳酪相克:二者功能相反,不宜同食。
羊肉与醋相克:醋宜与寒性食物相配,而羊肉大热,不宜配醋。
羊肉与竹笋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
羊肉与半夏相克:同食影响营养成份吸收。
羊肉与栗子相克:二者都不易消化,同炖共炒都不相宜,甚至可能同吃还会引起呕吐。
羊肉不可与南瓜同食,否则易发生黄疸和脚气,胸闷腹胀。
羊肉忌与豆酱、荞麦面、乳酪、南瓜、醋、赤豆、梅干菜同食;忌铜、丹砂。
羊肉不宜与红豆同食
羊肉不宜与柚柑同食
羊肉与荞麦热寒相反不宜同食
羊肉与茶相克:容易发生便秘
羊肝与红豆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
羊肝与竹笋相克:羊肝富含维生素A,而竹笋中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会破坏维生素A,因此两者搭配食用,对身体不利。
养生食疗
多吃多动,防秋燥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雪里蕻)。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饮食进补当依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蜀黍、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淮山、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
中医专家指出,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秋燥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因此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苹果、香蕉等滋阴润燥食物。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还要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集体活动。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