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作为中医工作者,更不能去夸大某些方剂的适应症,什么包治、断根、祖传的话,这也是现代某些科学者攻击我们中医、攻击中医的方剂经不起重复的把柄。”
中医真有秘方吗?
在我初学中医的时候,总盼望师傅直接授予给我无数的秘方、经验方、特效方,将毕生所学全部倾卸于我,并希望以此为捷径直接步入医学的殿堂,然后门庭若市、愈人无数,名声鹊起,功成名就,这种近乎天真的想法影响了我好几年,以至于把一些偏方、验方、古方抄写下来,厚厚的好几本,而放着的《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不认真读,得来的却是临床效果甚微,我很迷茫,以至于不得让我好好反省自己学习的方法对不对,因此才有今天这些话说出来。
所谓秘方,我个人理解,就是一个处方,用于治疗某种疾病的某一个证型有很好的疗效,尔后秘不示人,这就是秘方。为什么会有这些秘方的出现,我想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古人或者现代部分医生,有门派之别,学术之争,思想保守,固步自封,并携“秘方”维持自己生计,所以自己总结的经验不传于外人,这就是秘方诞生的根源。
因为神秘,所以也是今天我们众多中医学子冥冥中苦苦追寻,并乐此不疲的主要原因。正如“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的话,可知仲景方曾在一个历史阶段被人认为就是秘方,若仲景的方书不公诸于世,肯定会是一本“医林秘籍”、“葵花宝典”。
比如仲景的芍药甘草汤治疗足转筋,有特效,但若遇到湿脚气所导致的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挛急上冲等症的鸡鸣散证,再用此方效果却不显;再如酸枣仁汤治疗失眠效果非常好,但仲景又用黄连阿胶汤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的失眠;再后来的心脾两虚的归脾汤、痰热内扰的加味温胆汤,心胆气虚的安神定志丸亦为失眠的治疗做出了不可磨没的功勋;还有射干麻黄汤治疗“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的寒哮效果很好,若遇到气粗息涌,喉中哮鸣,伴见痰黄黏稠的热哮,就应当选用定喘汤治疗。
因此,任何一个方剂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有人用止嗽散治好了咳嗽,并且治愈了多例咳嗽,就视本方为秘方,就认为天下所有咳嗽的疾病都可以用此方治疗,这样对吗?有人用桑菊饮治疗了很多例咳嗽,就认为凡是咳嗽这个病都可以用此方治疗,这样能行吗?
其实用某方治愈了一个疾病,自己肯定有很多收获,就是学会了怎样诊断疾病,怎样辩证,怎样选方用药,而只记住某一个方剂是远远不能解决临床复杂多变的疾病。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送给别人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与其给他现成的东西不如教会他如何去做,这才是根本的解决困难的方法。因此,作为一名中医医生,绝不能唯心的认为执一秘方就能当好医生,这是当医生所但戒的。
对于一个疾病,多一个处方,肯定有好处,至少多一个临床思维,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武器,正如程文囿说:“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这是客观看待秘方的观点,既然为秘方,它肯定在治疗一个疾病的某一个证型有成功的案例,笔者曾遇到一个病例,不是用秘方治疗,我也没有秘方。
某男,35岁,经商,经常熬夜工作,初夏,突患头昏,头痛,头不能旋转仰望,身有微热,午后为甚,前医用辛凉解肌之剂,症状不能缓解,又用宣通肺气,淡渗之法治疗,仍不见效,病情日趋严重,卧床不起,高热不退,时有谵语,扬手掷足,心烦不安,请我诊治。病程已经月余,问其症,谵妄怫结,诊其脉,散乱无根,患者卧床不起,欲卧不得卧,欲眠不得眠,意欲食而不得食,昏昏沉沉,既无经络可辨,又无邪气可察,《金匮要略》云:“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识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当即诊断为百合病,故用百合60克、知母18克。方中百合润肺生津,知母滋阴润燥,共奏清心除烦退热之功,服药后,一剂而病减,食欲增加,二剂而热势全消,后给予养胃健脾之药以善其后。
对于百合病,临床遇到的很少,也是笔者行医以来治疗的唯一的一例。岳美中前贤在《岳美中论医集》中提到的“专病专证专方专药”这个概念,这也算是对秘方、经验方、特效方的诠释,但我们在运用这些处方时,均应该遵循中医学的特点:辨证论治,不然用这些方就是盲目的,随意性,甚至心无定见,即使有效也是偶然性。
我们作为中医工作者,更不能去夸大某些方剂的适应症,什么包治、断根、祖传的话,这也是现代某些科学者攻击我们中医、攻击中医的方剂经不起重复的把柄。
诚如费伯雄在《医醇賸义·自序》中说:“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乃为神奇;否则眩异标新,用违其度,欲求近效,反速危亡,不和不缓故也。”中医真有秘方吗?我想,上面的话是最好的诠释。
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0.9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煎药
健客价: ¥148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40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健客价: ¥38清热利湿,解毒散结。用于湿热毒邪聚结肌肤所致的粉刺,症见颜面皮肤光亮油腻、黑头粉刺、脓疱、结节、伴有口苦、口黏、大便干;痤疮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0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等。
健客价: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