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证有冷痛、灼热痛、隐痛、胀痛、刺痛、阵痛、抽痛(掣痛)、坠痛、吊痛(牵引痛)、剧痛(绞痛)、?痛(绵绵作痛)以及小腹痛、少腹痛、时痛时止等轻重缓急不同性质的疼痛。(编辑/小谢)
所不同者,“妇人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肝藏血,喜条达,主疏泄气机。肝气郁结易滞,不通则痛;或因血瘀阻络,瘀阻胞宫、胞脉而作痛。痛证的病因,一般分为寒热两大类。寒则收引拘急,热则红肿壅滞,都可引起疼痛或胀痛,但以寒痛比较多见。而寒痛中又以寒凝气滞或气滞血瘀为多见。
妇科痛证的治疗,在妇女以血为主和以肝为先天的理论指导下,重在养血柔肝,疏泄肝气,通利血脉的法则为主。现将妇科经、带、胎、产、杂病中的痛证其辨证论治特点分述如下:
一、月经病的痛证
月经病的痛证,以经行腹痛为常见,月经期来潮和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为其主证,严重者可见腹部剧痛而致昏厥等症。临床观察,本病以虚中夹实者多见,如寒湿搏于冲任而作痛,或血虚气滞化热而作痛。
认为寒因痛证的特征是小腹冷痛,或两侧少腹抽痛,以及少腹坠痛、酸痛、绞痛,舌质淡,脉迟缓,或弦细。
热因痛经的特征是小腹胀痛,腹内觉热,舌质红,脉弦或弦数。
治疗方法,如因感受寒湿者,治以温经散寒法,采用温经散寒汤,药用当归、川芎、赤芍、白术、紫石英、胡芦巴、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香附、小茴香、艾叶等十二味。
按:紫石英性味甘温,入心肝经以温暖子宫。
《神农本草经》指出:“治女子风寒在子宫。”
《本草纲目》说:“紫石英主治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宜之。”
胡芦巴性味苦大温,入肾补命门之火,有温肾阳,逐寒湿的功用,故与紫石英同用则直达子宫,而起到散寒镇痛的作用。
并可根据其受寒的轻重,疼痛的缓急,兼症的主次加减应用。
如受寒重者,加吴茱萸、桂枝之类;
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
若属热因痛经,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化热,以致火郁血热,阻于冲任二脉而作痛。
实证者,多见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伴有乳房胀痛,或乳头痛,苔薄、脉沉弦。治以和血疏肝,理气止痛法。采用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败酱草。
虚证者,多见经行腹痛绵绵,或经后腹痛不止,舌质暗红,脉弦细带数。治以养血疏肝,清热止痛法。采用红酱金灵四物汤。药用四物汤加红藤、败酱草、金铃子、五灵脂、乳香、没药等十味。
上述二方之止痛特点在于败酱草,李时珍曾说:“败酱草治血气心腹痛……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再配以红藤之清热消肿,五灵脂之散瘀止痛,用于治疗热因痛经有明显的疗效。
经行头痛,又称经临头痛。有经前经后头痛之别。其痛在头额或两太阳处,轻微的胀痛,或头顶痛,甚则头额角剧烈疼痛,连及脑后。
本病实证多属肝阳偏亢,化风上扰巅顶所致。《难经·四十七难》:“人头者,诸阳之会也。”惟风可到,必其肝阳气盛,则头脑为之疼痛。肝为藏血之脏,肝体阴而用阳。由于肝血以供养经血,以致肝阴见衰,则肝用(阳)必有所偏盛,于是化为风阳而上升,而致经行头痛。
虚证多属阴阳两虚,水不涵木所致,其痛在脑后,脑后为督脉经所过,证属肝肾两亏,督脉经虚。督脉属肾,肾生髓,上行入脑,正如《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于别项。”又见《素问·奇经论》:“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故经行头痛,以经前痛者,多属肝经风阳上亢;经后痛者,多属肝肾虚损,水不涵木。
治疗方法,经行头痛属于肝阳上亢,或伴血压偏高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应治以平肝潜阳,或清肝泻火法。采用天麻钩藤饮。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
肝火偏亢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苦丁茶,甚则加用羚羊粉,或重用水牛角,山羊角亦佳。
如属肝肾两亏,头痛连及脑后者,治以滋肾柔肝,熄风止痛法。方用杞菊地黄丸(改用汤剂)合石楠白芷苦丁茶汤。药用生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石楠叶、白芷、苦丁茶。
此为笔者经验方,用石楠叶之苦辛入肝肾二经,有祛风止痛之功,专治头风头痛,配以苦丁茶之甘苦性凉,有散风热、清头目的作用,两药合用,从而起到调理阴阳,平肝止痛之效。
有于经前或经适来时头痛者,病因瘀血内阻,引起冲任二脉失调,血流不畅,络脉壅滞,上至清窍不清,多见偏头痛,痛如锥刺,经畅行则头痛减轻以致消失,舌边瘀斑,脉弦紧,治以活血化瘀、疏肝止痛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生白芷、蔓荆子。
经期乳房胀痛,乳头痛症。一般在经前,两侧乳房胀痛,甚则结块。兼有乳头痛,或乳头作痒,经后消失,周而复始。从经络的循行,乳房属胃,乳头属肝。
如因血脉不和,或肝血不足,则肝气不得疏泄,下达冲任,而反上逆,故于经期前乳房胀痛和乳头痛。治以和胃通络,疏肝理气,则其痛自除,可用逍遥散为主方加减。
如见乳房肿胀甚者,加全瓜蒌、蒲公英、薜荔果、路路通之品;
乳头痛、或刺痛不能近衣者,加丹皮、王不留行、地龙;
乳头作痒者,加服龙胆泻肝丸有效。其中薜荔果即木馒头,本品酸平,有温阳补精,活血消肿和通乳的作用,故有直通乳房,消散胀痛的特效。
经行腰痛,症见经临环腰痛,经后消失,也有经停后带多,而继见腰痛。病因为肝肾不足。腰为肾之府、肝气不得下达,带脉拘急。带脉系于腰脐之间,环腰一周,宜驰缓不宜拘急,急则引起腰痛,俯仰不便。
治以补肾和肝,缓带脉之急。方用傅氏宽带汤:药用白术、巴戟、补骨脂、人参、麦冬、杜仲、熟地、苁蓉、白芍、当归、五味子、莲子等。利腰脐之间气,重在补益肾阴肾阳。健脾缓肝,则带脉通利而腰痛亦平,为本方用药之特点。
其他如经行身痛,治以养血活血,散寒通络法,补之以景岳舒筋汤,疏之以蠲痹汤。
经行口舌碎痛,名曰经行口疳,有属心火、胃火之不同。心火旺者,治以养阴清心法,方用清心莲子饮加马勃;胃火炽者,治以滋阴清胃,方用玉女煎加大青叶。均可外用野蔷薇花、野菊花适量泡汤漱口,外抹锡类散或珠黄散。
经行足跟痛者,多因肾亏骨弱,方用景岳大补元煎为主方。如属肾阴亏者,加龟板、牛膝;肾阳亏者,加金狗脊、鹿角霜。经行肛门坠痛者,为肠中热结肿胀,方用东垣润肠汤加红藤、七叶一枝花,以解肠中热结。
经行吊阴痛者,以经产妇和更年期的妇女多见,为冲任之脉衰,肝脉络阴器,肝血不足,气失疏泄所致,方用金铃子散加鸡血藤、制首乌、小茴香、蛇床子,以养肝血,疏肝气,络脉濡润,其痛自止。
若为输卵管结扎后所引起的,自觉阴道内吊感者,重在温养肾精,方用河间地黄饮子加鹿角霜(胶)、紫石英、菟丝子、韭菜子、川椒之品,或加用淡菜、海参、鲍鱼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滋肾补精,通补奇经,故《温病条辨》保胎论中有通补奇经丸一方甚佳。
二、带下病的痛证
症见带下增多,带色黄白相杂,或赤白带,或脓样带。伴有小腹隐痛或坠痛,腰骶酸痛,即今称为急、慢性子宫颈炎。
经妇科检查确诊以后,进行中药治疗。对慢性子宫颈炎者,治以清热化湿,凉血止带法。
采用完带汤加马鞭草、土茯苓、白芷炭。笔者常配用马鞭草以活血化瘀,利湿止带,必要时配合外用药,以加快治愈。
急性子宫颈炎,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大都于产后或子宫颈损伤后感染所致。笔者认为本病为湿热或湿火蕴聚,损伤带脉、任脉。
急性发作时,治以清热解毒、化湿止带。采用马鞭蒲丁汤,药用马鞭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黄柏、知母、白薇、乌贼骨。
急慢性盆腔炎,多见白带增多,下腹部疼痛,或剧痛拒按,以及月经失调。急性发作者,症见发热为主,带下色黄,或有臭味,或呈脓带。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方用银翘红酱解毒汤。药用金银花、连翘、山栀以清热解毒;红藤、丹皮、赤芍、桃仁、苡仁以清营化瘀;败酱草、延胡索、金铃子之止痛。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者迁延而成。本病常在经期前后,症见少腹一侧或两侧隐痛或胀痛,白带增多,兼有结为癥瘕之疾。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瘀化则带止。方用王清任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伴有癥瘕者,方用《金匮》桂枝茯苓丸。以上均为临床常用而有效之方剂。
三、妊娠病的痛证
妊娠痛证,主要为妊娠腹痛。由于肾气不足,脾虚气滞。所谓腹乃脾之分野,脾肾阳虚,则温运失常,以致脾气内阻,胎气不安,故见妊娠腹痛,轻者一阵隐痛,重者腹中?痛。舌质淡白,脉沉细,或细弦。治以补脾安胎,顺气止痛法。方用《金匮》当归芍药散。
笔者常用东垣乌药汤。药用当归、甘草、乌药、木香、香附加生白术、桑寄生。本方用乌药为君,入脾肾以顺气止痛,再加白术、寄生以安胎元。妊娠腹痛,如因内热而引起者,采用景岳泰山磐石散;因气郁者,加青皮以疏肝气。以上均为治疗妊娠腹痛之良方。
四、产后病的痛证
产后痛证,又称“儿枕痛”,分娩后,由于子宫收缩而引起的下腹疼痛,或产时失血较多,胞宫失养所致。症见腹痛隐隐,其痛喜按,按之痛缓。治以养血止痛法。方用《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以温阳润燥。兼见瘀血者,加失笑散。
若因恶露不下,少腹疼痛拒按者,用生化汤以祛瘀止痛。
产后身痛,是指产后气血不足,或因感受风寒引起,症见周身肢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发冷,苔薄、脉濡细。治以益气养血,舒筋通络法。方用《良方》趁痛散加鸡血藤、秦艽以濡润筋脉之气。
此外,如妇科手术后肠胀气而腹部胀痛者,可由扶正理气汤,药用党参、白术、云苓、炙甘草、枳壳、青木香、厚朴、大黄以养正祛邪。
肠梗阻或严重肠胀气者,方用粘连松解汤,药用大黄、枳壳、厚朴、芒硝、桃仁、炒莱菔子,木香、赤芍。以上二方服后,均有缓解疼痛的疗效。
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中用于补充主要与自然或人工绝经相关的雌激素缺乏:血管舒缩性疾病(潮热),生殖泌尿道营养性疾病(外阴阴道萎缩,性交困难,尿失禁)以及精神性疾病(睡眠障碍,衰弱)。
健客价: ¥28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健客价: ¥105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健客价: ¥11.59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痠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5.5固经止血,滋阴清热。用于冲任不固、阴虚血热所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症见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深红、质稠,或有小血块,腰膝酸软,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功能性子宫出血记上环后子宫出血见上诉症候者。
健客价: ¥28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
健客价: ¥9.5止血镇痛,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用于胃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眼结膜出血,鼻衄,痔疮出血,软组织 挫伤,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等。
健客价: ¥29补气养血,祛瘀调经。用于妇女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经期后移或经行不畅,量少。
健客价: ¥199滋阴养血,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血虚气滞,腰酸疼痛,经水不调,赤白带下,子宫寒冷,久不受孕等症。
健客价: ¥5.8温肾健脾,活血调经。用于脾肾阳虚、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不孕,症见月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冷痛、经水日久不行、久不受孕、腰膝冷痛。
健客价: ¥16行气活血,散结消肿。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乳癖,症见乳房内肿块,伴乳房疼痛,多为胀痛、窜痛或刺痛,胸胁胀满,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增减,舌质暗红或瘀斑,脉弦或脉涩;乳腺囊性增生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48.9调经养血,逐瘀生新。用于月经不调,或多或少,行经腹痛,子宫寒冷,久不受孕,习惯性流产,赤白带下,崩漏不止,病久气虚,肾亏腰痛。
健客价: ¥12软坚散结,化瘀定痛。用于痰瘀互结兼气滞所致的继发性痛经、月经不调、盆腔包块、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5用于月经不调。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单方或与雌激素合用能抑制排卵,作避孕药。
健客价: ¥68舒肝、理气、活血。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伴见颜面黄褐斑。
健客价: ¥12用于子宫功能性出血、子宫肌瘤并月经过多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健客价: ¥50调和阴阳,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
健客价: ¥98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
健客价: ¥15滋阴清热,健脾养血。用于放环后引起的出血,月经提前、量多或月经紊乱,腰骶酸痛,下腹坠痛,心烦易怒,手足心热。
健客价: ¥38调经养血,逐瘀生新。用于气血不足,肾亏宫冷,淤血内阻所致的月经不调,或多或少,崩漏不止,行经腹痛,赤白带下,久不受孕,习惯性流产。
健客价: ¥19.5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健客价: ¥15.9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小腹胀痛。
健客价: ¥11.8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毒瘀蕴解胞宫,少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过多;盆腔炎、附件炎。
健客价: ¥16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痠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