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是著名的经方,在使用该方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该如何增效呢?看看曲溥泉先生的经验吧!
茵陈蒿汤首见于《伤寒论·阳明篇》,原文为“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其次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原文为“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所谓“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以及“谷疸之为病……久久发黄”,要皆从阳明太阴脾胃论治,脾胃属土,土色本黄,黄为土色之外现。
阳明痰热合太阴湿邪熏蒸而致发黄,小溲深黄赤褐,服茵陈蒿汤能清湿热,涤痰垢,药后尿当如皂角汁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1古人经验重在脾胃立论,但验之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的临症和病理改变,则应补其不足。
诚然,脾湿胃热熏蒸致黄,但肝胆疏泻失常,使湿热郁结,血脉阻滞,亦可导致发黄,此点《伤寒》、《金匮》并未提及。
《内经》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疸,病在百脉。
肝为藏血之脏,胆为中清之府,肝胆互为表里,脏与腑以脉相连,百脉者,血脉之总称也。
湿热郁蒸,侵及血脉,流行全身,故身面发黄,色鲜如橘子色,汗如柏汁,溲色深赤,阳黄也。
古人只云土郁色现而致发黄,其实黄疸乃肝脏失于疏泻,胆汁不循肠道侵入血脉所致。
至于瘀热在里之“瘀”字,明指因湿热导致血瘀在脉络,阻滞不畅为致黄之由,这是符合临症实践的。
2余在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时,每以重用茵陈为主,多者一剂常达90~120克,以清泻脾胃湿热,配栀子以清三焦之热,使湿热尽快从小便而去。
大黄之用否要视证而定,如大便秘结不畅者,可用9~15克,一般情况下不用此药,但必须加用活血药如泽兰、丹皮、赤芍、丹参等,疗效较佳。
常用方药如下:茵陈、金钱草、车前草、泽兰、丹皮、赤芍、生滑石块、郁金。大便干结者可加生或熟大黄,栀子可参证而用。
再则急性黄症型肝炎发病后,溺色深黄如浓茶,非独服药后使然,一般患者小便是通利的;
但小溲色黄而短,在急性黄疸肝萎缩、亚急性肝坏死的重症肝炎患者,黄疸深重,伴发腹水时则小便滞涩不利,此时多伴有神志昏迷,者呈现肝昏迷状态,病已垂危矣。
实践告诉我们,用古方不能泥而不化,要知常达变,才能得心应手。
一般在急性黄疸型肝炎(阳黄)用此方化裁有一定疗效,是针对湿热蕴结之实证热证而言。
正所谓“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气。”
但近年来临症上这样的典型病例比较少见,一般退黄最快的也需一周左右,长的约一月,有的黄退而血胆红质尚偏高,黄疸是逐渐消退,不能消于一旦。
若脾胃较虚,纳呆便溏者,则需佐淡渗健脾的茯苓、泽泻、白术、陈皮等药,非栀子、大黄所宜;
况急性肝炎多伴脘痞纳呆泛恶,舌苔白黄腻,脉濡滑等症,清芳合用为宜,多加藿香、砂仁、蔻仁、枳壳、厚朴等药以芳香化浊,疏利气机,与茵陈、滑石等清热利湿之药相伍,再加活血化痰药如泽兰、赤芍、丹皮、鲜茅根等,才能相得益彰,取效迅速。
3有关本方苦寒药的应用:
肝炎转为迁延性或慢性阶段,一般多表现正虚而邪恋,“湿热毒邪残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
治疗必须扶正法邪,迁延期更多挟脾虚见证,如纳呆、腹胀、便溏,此时必须兼顾脾胃,即“大病必顾脾胃”之理。
临症多以养肝理脾为治,用药多事芳化益养,不可误犯苦寒,如大黄、栀子、胆草、黄芩、黄连等味苦性寒之品,若根据症情需要,短期暂用或缓用未必不可,多用久服,必致败胃,影响纳食,使病情加重,所谓“苦寒化燥伤阴”不可不慎!
正如肝炎胁痛,久用舒肝理气的舒肝丸等药,则愈冀舒肝而肝愈不得舒,右胁痛多暂缓而复加。
盖舒肝药多属香燥破气之品,香燥伤阴,胁痛反而加重,治疗更为棘手矣。临症上诸如此类的教训是常见的。
所以治疗迁延性肝炎,在用药上一要慎用苦寒;二要慎用香燥;三要慎用破气。
苦寒化燥与香燥相合,愈伤肝肾之阴,再加破气损伤气血,使阴血亏虚,正愈虚则邪念恋,正不胜邪,致病缠绵难愈,此不危于病而危于药矣!
所以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之肝功能长期异常、肝脾肿大者,以扶正法邪为宜,扶正即养肝、益肾、健脾、滋补气为主;驱邪即舒肝、化瘀、利湿、解毒等法以为辅佐,此治迁延性、慢性肝炎之常法也。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和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性、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Ⅰ型)。也可用于其它重型肝炎的综合治疗。
健客价: ¥47.9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I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健客价: ¥21.5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健客价: ¥16祛"赫依、协日”病,健胃,助消化。胃肠积热,宿食不消,肝胆热症,黄疸。
健客价: ¥14用于急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2祛 “赫依”、“协日”病,健胃,助消化。胃肠炽热,宿食不消,肝胆热症,黄疸。
健客价: ¥10舒肝,清热,利湿,祛黄。 用于黄疸和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健客价: ¥17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适用于肝胆湿热症所引起的胁痛、黄疸、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尿黄、苔黄等症辅助治疗。
健客价: ¥34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右胁胀痛、痞满呕吐、尿黄口苦;胆石症、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1.5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疽,带下,热淋,脚气,痿躄,骨蒸痨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健客价: ¥2.9舒肝养血,化瘀理气。适用于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及肝炎综合症。
健客价: ¥21.9有保护肝脏降低丙氨酸转氨酶和退黄作用。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慢性肝炎,单项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等症。
健客价: ¥17彝医:色甲渴奴,嗨补且凯扎奴,达克奴,勒奴。 中医:舒肝利胆,清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23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健客价: ¥4清利湿热,益肝退黄。用于湿热郁蒸所致的黄疸,急性黄恒型肝炎,传染性肝炎而见湿热证候者。另还可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湿热内蕴证者,症见皖腹痞闷、口干口苦、右肋胀痛或不适、身重困倦、恶心、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苔黄腻,脉滑数。
健客价: ¥37清利湿热,益肝退黄。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而见湿热症侯者。
健客价: ¥37清肝,利胆,解毒。用于肝胆湿热毒瘀内阻所致的肋痛,症见黄疸或者无黄疸,发热或者低热,口干苦或乙肝单臭,厌油腻,胃肠不适,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
健客价: ¥24清利湿热,益肝退黄。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而见湿热证候者。
健客价: ¥78清热利胆,理气止痛。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黄疸(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健客价: ¥35舒肝,清热,利湿,祛黄。用于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
健客价: ¥12清热利湿退黄,舒肝化瘀止痛,降低丙氨酸转氨酶。用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所致的脘胁胀痛、口苦、黄疸、胸闷、纳呆;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4清热解毒,活血疏肝,健脾祛湿。用于急慢性肝炎,湿热疫毒蕴结、肝郁脾虚证候所见胁痛腹胀、口苦纳呆、恶心、厌油、黄疸日久不退或反复出现,小便发黄、大便偏干或粘滞不爽、神疲乏力等症。
健客价: ¥33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肋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证候者。
健客价: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