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因此不少人认为冬天就不宜吃姜。但对于某些菜式来说,姜是重要的调味佐料。
事实上,寒冷的冬季吃点姜,除了一般的防寒作用外,还能起到保健的作用。那么,冬天要怎么吃姜才最健康?阅读今天的文章可以给你答案。
冬季吃姜的几大好处
防寒
人在吃过生姜后会感觉身体发热,这是因为生姜促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导致,并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从而感觉身体发热。
如果冬天特别寒冷,早晨上班走得急,有时候会吸一肚子冷气,有的人会觉得胃难受。
可采取这个办法:出门时在嘴里含片生姜,让唾液慢慢和姜汁混合,缓缓咽下;生姜解表散寒,如果被冷风吹着,切几片姜,熬水喝下去,身上立刻就温暖起来,甚至会出汗,这样寒邪就被排出体内了。
防感冒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
从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发热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治疗胃病
生姜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如果脾胃不和,引起呕吐,此时绞点姜汁喝下去,就可止呕,效果很好。
姜汁做法:把生姜捣碎,加水搅拌,沥出汁液即可。
增进食欲
吃生姜还能促使人们的食欲大增,吃饱身体才会更暖和,才能抵抗冬季的病菌。
保护肝功能
药理研究显示,生姜中的生姜精油对实验中大、小鼠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所以有肝脏问题的患者,可以养成早上含姜片的习惯。
男性助阳:自古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姜是助阳之品,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的作用。因此,生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吃姜的注意事项
平常家庭用姜,可以熬姜汤喝,也可以用糖腌制而食,或在菜中使用。但食生姜要食鲜姜(即子姜),鲜姜不辣,营养成分多,功能强。老姜(即母姜)过辣,类似干姜,不可多吃。不过,姜既然有药理作用,就应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其实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一般的鲜姜洗干净后切丝分片即可,这样还可避免上火。
因为生姜味辛、性温,有发表健胃、止呕解毒等功效,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行水、消肿的作用,因此,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之说。
2、不要吃变质的生姜。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它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
3、生姜不宜在夜间食用。其姜酚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作用,夜晚则成了影响睡眠伤及肠道的一大问题。
冬季这类人群更宜吃姜
冬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而生姜属于热性,人吃了后容易上火,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不适合冬天吃姜。
体寒者可冬吃姜
对一些体寒的人来说,冬天吃姜有助于驱除身体中的寒气。“就像很多人都会在冬天喝姜汤一样,吃生姜会发热,从而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陈宁表示,体寒的人可以在冬天多吃些姜。
生姜含姜醇等挥发油,对胃酸、胃液的分泌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进食欲,促使肠道蠕动,消除肠胀气。生姜具有温中散热的功效,适宜于脾胃虚寒的人食用。民间有谚语说,“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
但对于经常嗓子疼、脸上长疙瘩等体热症状的人来说,就要少吃姜了。严格地说,有热症的人都不适合多吃。
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生姜食谱推荐
黑糖生姜红茶
1、将生姜洗净,斜切成薄片备用;
2、姜片与茶包一同以热水冲开;
3、三分钟后,倒入茶杯,加入黑糖并搅拌,即可享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1、羊肉切块后,用一锅滚水汆烫去血水,捞出洗净沥干;
2、生姜洗净后,切块,然后用菜刀拍扁;
3、把14杯水另外倒入汤锅里加热备用;将羊肉块倒入炒锅或大汤锅里,加入姜块,大火翻炒加热至姜味飘出,随即倒入热好的14杯水,放入当归,一同煮滚后,转成小火,续煮约2小时至皮肉皆软,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以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23本品能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反酸等症状,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等酸相关性疾病的抗酸治疗。
健客价: ¥19疏肝解郁,理气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症,症见胃脘胀痛、攻窜两肋、吞酸嗳气、苔白、脉弦等。
健客价: ¥451.慢性胃炎。 2.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应症,如:胃痛、胃灼热感(烧心)、酸性嗳气、饱胀等。
健客价: ¥22.5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阴痒等。
健客价: ¥28康祝拔罐器B12:随选穴(或部位)、治疗手法等的不同,能使人体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生血净血,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祛除病邪,清热泻火,增强免疫功能,强身健体的功效,而且适用于多种需求人群,特别是对亚健康人群的使用更为显著。 伤湿止痛膏(天和):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关节肿痛。
健客价: ¥59.9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健客价: ¥17.5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阴痒等。
健客价: ¥21补肝肾,益气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用于改善肝肾两亏、气血不足引起的腰膝冷痛,肢气肿胀,麻木不仁,酸软乏力,屈伸不利等痹证症状。
健客价: ¥188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证见带下量多,色黄,阴痒等。
健客价: ¥40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
健客价: ¥20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以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见胃灼痛,反酸、烧心、饱胀、早饱、恶心、呕吐等。
健客价: ¥39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健客价: ¥16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以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见胃灼痛,反酸、烧心、饱胀、早饱、恶心、呕吐等。
健客价: ¥14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健客价: ¥13清热祛湿,利尿排石,消炎止痛。用于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属湿热下注证者。
健客价: ¥31清热祛湿,行气逐瘀,通淋排石。适用于气滞湿阻型尿路结石以及震波碎石后者。
健客价: ¥45本品功效为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健客价: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