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学好《伤寒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医。”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伤寒论》对中医治病效果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发生在30年前。有一位过敏性哮喘的患者,他的哮喘发作时间很奇怪,每年的五一节开始发作,国庆节结束不再发了,也就是冬天不发,夏天发作。
急性发作时,虽然可以用一些西药或者中药缓解,但始终不能彻底治愈。
如此反复发作大概有两三年,他找到了名医宋耀志。
宋老问他:“你这个病怎么得的?”
他说:“嗨,别提了。三年前,五一劳动节游行的时候,从通县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头天晚上十一点集合,然后零点就开始走,走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又热又累又渴,就咕咚咕咚喝了很多自来水管子的凉水,又吃了几个怀里揣着的油饼。结果,游行没结束就开始喘了,从那以后,每年五一节开始喘,喘到国庆节为止。”
宋老问完病情之后,看了舌象,看了脉象,给他开了个方(栀子豉汤),两味药: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
患者拿到这个方子很惊讶,他说:“大夫,我在你们医院看了两三年病了,从来没有大夫给我开这么少的药,这行吗?我可喘得很厉害。”
宋老说话从来不过头,说:“你去试试吧,你去试试吧。”开了七付,加起来也就七个茶叶包的大小。
一周后,患者来了,说:“大夫,吃了您这个药呢,喘还是喘,但是,我觉着心里痛快了。而且喘的那个程度也轻了,过去我每次喘呢,都要喷那个药,现在可以不喷,忍一会儿也就过去了。”
于是他继续吃这个方子,前前后后吃了两个半月,从此就不再喘了。
栀子豉汤在《伤寒论》里是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一般遇到哮喘,大多数会用到宣肺平喘的药,宋老怎么就用一个栀子和豆豉来治患者的哮喘呢?
原来,宋老根据《伤寒论》的思路,结合患者“走得又热又累又渴的时候,喝了大量的凉水,吃了大量的冷的食物”的诱因,判断他是因为把热郁在胸膈了,郁热扰肺,所以会出现喘证。
治的时候,用栀子豉汤把胸膈中的郁热清除,肺得到宣泄,喘证自然就能好。
《伤寒论》全面展示了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地体现了中医诊断的思维和逻辑,灵活地诠释了方药变化的技巧。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中医,一定要学好《伤寒论》,一定要深刻把握《伤寒论》字里行间的用方思路。
在此,小编为大家推荐一款学习中医,学习传统文化的App——红枣FM,这里有多部中医大家主讲的《伤寒论》精品音频,全部免费收听,免费下载~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3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