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祛风穴
祛风穴,顾名思义是能祛除风邪的穴位。人体有许多穴位,大都是以“风”来命名的,如风池、风府、风门、风市、翳风等,这些穴位都具有祛风的作用,故而均统属于祛风穴。
祛风穴的临证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伤风感冒体质虚弱的人,每逢气候变化,便易感受风邪,发生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这时,选用风池、风府、风门等穴按摩、施灸(风寒)或皮肤针叩刺(风热),可获良效。在感冒流行期间,对没有患病的人施以针灸,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2)中风、面瘫中医学认为,风邪侵犯人体经络,则发生中风(重证)、面瘫(轻证)。风池、翳风、风市也是常用主穴,可针可灸。
(3)风湿病常年感受风邪,可使人产生关节、肌肉麻木、酸痛(痛无定处,呈游走样)。可选用上述祛风穴,另加有关部位穴,或针或灸或拔罐。
根据祛风穴的含义和临证应用情况,合谷、太冲、曲池、膈俞、百会、足三里穴也属于祛风穴的范畴。
2.除寒穴
除寒穴是能够消除内脏组织及肌肉、关节寒凉,具有温暖肢体作用的穴位。主要有脐中、气海、关元、中脘、命门、百会、大椎、足三里、膝阳关、三阴交、太溪、肺俞、脾俞、胃俞、肾俞等。
内脏组织感受寒凉之后,会出现腹痛(喜暖喜按)、肠鸣、腹泻、咳痰清稀、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肌肉、关节感受寒凉之后,会出现肌肉、关节酸痛,阴雨天加重,夜晚睡觉总感到四肢冰凉,不得安卧。不论是内脏组织受寒还是肌肉、关节发凉,均可选用上述除寒穴,加上相应关节部位腧穴,施以指压、皮肤针、艾灸、拔罐疗法,特别是艾灸、拔罐疗法,效果最理想。在出差、旅游途中发病,如果没有艾灸,也可用香烟灸,同样有效。
3.化痰穴
关于“痰”的含义和范围,中医比西医抽象而广泛。中医学认为,痰产生于脾胃,贮存于肺中,其形成与水湿过盛、停滞不行有关。
中脘、肺俞、脾俞、胃俞、内关、丰隆、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穴都具有化痰作用。用于治疗咳喘痰多的气管炎、哮喘,痰蒙清窍的眩晕,痰蒙心窍的神志病(癔病、癫狂等),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疼痛、麻木、瘫痪等。热痰(咳痰色黄、浓稠)和神志病,只针不灸;寒痰(咳痰清稀、色白)和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疼痛,针灸、拔罐并用。
本品为粘液溶解性祛痰药。 适用于急、慢性鼻窦炎。 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和矽肺等呼吸道疾病。亦可用于支气管造影术后,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健客价: ¥38本品为粘液溶解性祛痰药。 适用于:1、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止咳化痰。2、亦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等的痰液排除。
健客价: ¥22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健客价: ¥38本品为粘液溶解性祛痰药。适用于急、慢性鼻窦炎。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部真菌感染、肺结核和矽肺等呼吸道疾病。亦可用于支气管造影术后,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健客价: ¥25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健客价: ¥23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健客价: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