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中医频道 > 中医生活 > 中医美容 > 黄褐斑?了解一下

黄褐斑?了解一下

2018-06-13 来源:中医皮肤保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脾属土,主运化水谷和水液,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或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荣养面部,则面部黧黑不泽。

人为什么会长黄褐斑?

1.内分泌异常

黄褐斑患者血清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水平增高,雄激素水平下降,认为女性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失衡有关系。女性妊娠期、月经周期紊乱、及精神压抑、口服避孕药等易造成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使黑色素形成增加。

2.日光

紫外线照射是促使黄褐斑加重的最主要因素。紫外线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黑素细胞分裂因素,可使照射部位黑素细胞增殖,造成黄褐斑病情加重。

3.氧自由基

在生理情况下,体内有许多氧自由基清除剂,在基因调控的保护下,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由于黄褐斑患者这一调节体系发生障碍,导致黑色素形成过多,从而产生或加重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4.遗传

30%~47%的黄褐斑患者有家族史,尤其是男性黄褐斑患者。

5.药物和化妆

长期口服避孕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而诱发黄褐斑,另外,长期服用冬眠灵、苯妥英钠、安体舒通等也可诱发黄褐斑。

化妆品诱发黄褐斑与化妆品某些成分,如氧化亚油酸、金属元素、防腐剂、香精等直接刺激皮肤或发生过敏反应有关,尤以劣质化妆品更为有害。

6.情绪

黄褐斑患者常有易怒、抑郁、神经衰弱等,而这些情绪的变化又加重黄褐斑的病情。

7.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如肝脏疾病、慢性酒精中毒、结核、肿瘤、甲状腺疾病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女性月经不调、子宫附件炎、痛经等患者面部常常出现黄褐斑。

8.其他

血液流变学(血液黏稠度增高、血中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增多等)、微量元素(SOD和维生素C、E水平较低,血清铜水平增高),皮肤菌群生态失衡等也是容易发生黄褐斑的人群。

中医怎么看?

中医学称黄褐斑为“肝斑”、“黧黑斑”,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关系相关,尤与肝关系密切。

肝藏血,能调畅一身气机,五行属木,其特性是生发,喜条达恶抑郁。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致使面部气血失和而生斑。

脾属土,主运化水谷和水液,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或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不能荣养面部,则面部黧黑不泽。

肾藏精,属水,为先天之本。肾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部,或肾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暗耗,也可致皮肤色黑不泽。

打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方:河流的源头水源充足、雨水补给充沛、河道通畅,它滋养的地区才会水清而草茂,牛壮而民乐。倘若水源不足(肾精亏虚),或河道不通(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或雨水不沛、河水补给不及(脾胃虚弱),都可导致草木失荣、人集惨淡(各种皮肤问题)。

日常护肤注意事项

1.防晒。春夏季要防晒,秋冬要防晒;室外要防晒,室内要防晒;晴天要防晒,阴天要防晒。

2.适当多进食含有维生素C的食品。

3.留意高感光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胡萝卜、柠檬等,最好晚上食用,或者进食后不要在强光下活动防止黑色素沉着。

4.保持欢乐。

5.听医生的话。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