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原穴
心神脾白胃冲阳,肝冲肾溪肺太渊。
胆墟包陵焦阳池,膀京大合小肠腕。
注:(肺—太渊,大肠—合谷,心—神门,小肠—腕骨,脾—太白,胃—冲阳,心包—大陵,三焦—阳池,肝—太冲,胆—丘墟,肾—太溪,膀胱—京骨)
十五络穴
络穴共有十五种,肺缺膀飞心里通。
任鸠督长脾大包,包内焦外脾孙公。
大偏小正胃丰隆,肝蠡胆光肾大钟。
注:(肺—列缺,膀胱—飞扬,心—通里,任脉—鸠尾,督脉—长强,脾之大—大包,心包—内关,三焦—外关,脾—公孙,大肠—偏历,小肠—支正,胃—丰隆,肝—蠡沟,胆—光明,肾—大钟)
八会穴
气会膻中血膈俞,脏会章门骨大杼。
筋会阳陵脉太渊,腑会中脘髓绝骨。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脾——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心包——内关——阴维——同上)
后溪督脉内眦颈(小肠——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肩胛)
申脉阳跷络亦通(膀胱——申脉——阳跷——同上)
临泣胆经连带脉(胆——足临泣——带脉——目外眦,颊,项,耳后)
阳维外眦外关逢(三焦——外关——阳维——同上)
列缺任脉连肺系(肺——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
阴跷照海膈喉咙。(肾——照海——阴跷——同上)
十六郄穴
大肠温溜肺孔最,三焦会宗包郄门。
小肠养老心阴郄,肾郄水泉膀金门。
胃郄梁丘脾地机,维阳阳交阴筑宾。
胆郄外丘肝中都,跷阳跗阳阴交信。
五输穴
【十二经按流注次序编写,穴位按井,荥,输,经,合顺序遍写】
肺经少商鱼际先,太渊经渠尺泽牵。
大肠商阳和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见。
胃经厉兑内庭闲,陷谷解溪三里连。
脾经隐白大都坚,太白商丘阴陵建。
心经少冲少府前,神门灵道少海联。
小肠少泽前谷尖,后溪阳谷小海迁。
膀胱至阴通谷便,束骨昆仑委中点。
肾经涌泉然谷浅,太溪复溜阴谷陷。
心包中冲劳宫殿,大陵间使曲泽恋。
三焦关冲液门面,中渚支沟天井现。
胆经窍阴侠溪边,临泣阳辅阳陵辨。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曲泉遣。
十二募穴
肺募中府脾章门,大肠天枢焦石门
心募巨阙包膻中,小肠关元肝期门
胃募中脘胆日月,膀胱中极肾京门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肺经食指连大肠,与胃相交鼻翼旁。
下接脾经大趾端,再行心中在心上。
小指小肠内眦膀,小趾肾经胸包镶。
无名三焦外眦胆,大趾接肝回肺乡。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3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