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家之一,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广为流传。该书目前已有70个版本之多。其中不少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有很好的疗效,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王清任在这些方剂中,大量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表明其对中医的活血化瘀理论有很深刻的体会,故而人们普遍认为王清任在继承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在运用活血化瘀方法方面独有建树,是对活血化瘀最有贡献的医家。不可否认,王清任对活血化瘀理论与临床确有非常大的贡献,但以此来评价王清任的贡献,个人认为,尚有不尽全面之嫌,就此略述管见,敬请指正。
王清任在自序中云:“如半身不遂内有四十种气亏之症,小儿抽风门有二十种气亏之症。”又云:“余著《医林改错》一书,非治病全书。”并未提及血瘀之病与治。在《方叙》中又说:“余何敢云著书,不过因著医林改错脏腑图记后,将平素所治气虚、血瘀之症,记数条示人以规矩。”在《气血合脉说》一节中王氏更明确地指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困,或因吐血,衄血,或溺血,便血,或破伤流血过多,或崩漏,产后伤血过多,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既然王氏明确提出气有虚实、血有亏瘀,说明王氏论气血是从虚实角度加以分辨的,并非只谈血瘀之证。若仅从活血化瘀来评价王清任,有失全面。
纵观王清任创立的名方,其大多数方剂均配伍有活血化瘀药物,如血府逐瘀汤中有红花、桃仁、川芎、赤芍等,膈下逐瘀汤中有桃仁、川芎、赤芍、五灵脂、红花等,少腹逐瘀汤中有五灵脂、没药、川芎、赤芍、蒲黄等,通窍活血汤中有桃仁、红花等,身痛逐瘀汤中有桃仁、红花、川芎、没药、乳香、牛膝等,解毒活血汤中有赤芍、桃仁、红花等,急救回阳汤中有桃仁、红花等,会厌逐瘀汤中有桃仁、红花等,助阳止养汤中有桃仁、红花、赤芍、穿山甲等,足卫和荣汤中有桃仁、红花等,止泻调中汤中有川芎、红花等,黄芪桃红汤中有桃仁、红花等,补阳还五汤中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古下瘀血汤中有桃仁、蟅虫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活血药物为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其次为没药、乳香、五灵脂、牛膝、蒲黄、穿山甲、蟅虫,变化并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些方剂中,理气、补气药物的变化却是很大。以补气为主要配伍的方剂,如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以行血。以理气药物为主要配伍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用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升清阳、降浊阴,疏利气机,以理气活血,祛除胸中之瘀血;膈下逐瘀汤用乌药、香附、枳壳诸气药,疏利肝胆气机,以祛除膈下之瘀血;少腹逐瘀汤选用茴香、干姜、肉桂等入下焦的辛温辛热之品,以温暖下焦,理气祛寒,使下焦阳气得以通行,以助瘀血之祛除;通窍活血汤中选用麝香、葱、姜之类辛通辛香之品,以通清窍,气行血行,故能通窍活血,这4个方子虽然血药差异不大,由于配伍不同的气分药,因而可以治疗不同部位的瘀血。
除此之外,王清任还将活血化瘀药物与其他药物相配伍,构架新的处方。如解毒活血汤中在活血化瘀药中配伍连翘、葛根、柴胡、枳壳诸品,疏利气机,解毒清热,盖气血郁滞,郁而成毒,故用活血理气配伍解毒之品;又如,身痛逐瘀汤在活血化瘀药中配伍秦艽、羌活、地龙、香附等品,这4味药起到散风通络、调气通经的作用,与活血化瘀药相伍,使气通血活,经络通畅,自然身痛可解;再如,会厌逐瘀汤中用桔梗、柴胡、枳壳诸品,调畅气机,而桔梗与玄参、生地又有清咽利喉的作用,诸药相伍,使气通血活,自然会厌通利,呛水自除。又如急救回阳汤中用桃仁、红花与党参、附子、干姜、白术、甘草相配伍,用参附等益气回阳之品回阳救逆,加入桃仁、红花活血以行气,气行血活,阳气自复。
此外,足卫和荣汤中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甘草;止泻调中汤中配伍黄芪、当归、白术、甘草、附子、高良姜等,说明王清任创立的方剂中,对中药中的气分药的选用是非常广泛的,在运用活血化瘀药物时,或配伍补气药,或配以理气药,使气行血行;或配以辛散辛通之品,以通络祛邪;或配以甘温辛热之品,以助人身之阳气;或配以解毒、养阴之品,养血活血使邪毒得清,又使阴液得复。
由此可见,王清任于临床上不仅仅是善用活血化瘀药物,是活血化瘀专家,而且还是一位气血理论应用的专家。
王清任不仅注重补气、理气、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时,还十分注重养血药物的应用。往往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时,配伍适当的养血药,如补阳还五汤中就配伍有当归尾,血府逐瘀汤中配伍有当归、生地等。
气血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内经》日:“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人身之中,气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学十分强调人身之气化作用。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血的温煦濡养,才能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气血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或气血之间的协调出现异常,均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多种疾病的产生。因此,王清任提出人身之疾病,无论外感内伤,所伤者无非气血,所以治病之要决,在明白气血。后世及近代一些著名医家对气血问题都十分重视。如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北京当代著名老中医关幼波均提出中医的辨证纲要,应当在现在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入气、血两纲,即提出了十纲辨证说法。但究其本源,可以说,王清任应该是气血辨证的倡导者和提出者。
八纲辨证中,阴阳二纲是其总纲,表里二纲言疾病之深浅,寒热言疾病之性质,虚实言正邪斗争之趋向。若和人体之脏腑功能相联系,虽可以概括大部分病机和证候,但是气血之病机在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中,亦是十分常见和重要的,亦是八纲和脏腑病机难以概括的。故而加入气血辨证于八纲辨证之中,可使中医的辨证纲要更臻完善。
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重视实践,在大量临床积累的基础上,创立了一批临床用之非常有效的方剂,一直被后世及近代医家所推崇。但后人多从活血化瘀角度加以理解,往往忽略其对气药应用的理论认知和临床经验的贡献,这一认识恐难全面概括王清任的学术思想,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刺乌养心口服液:健脾补肾,养心安神。用于脾胃气虚,心肾不交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食少倦怠,失眠健忘,心悸气短。 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健客价: ¥1329十全大补酒: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四肢不温。 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血虚头晕,腰膝酸冷,虚劳消瘦。
健客价: ¥659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益气健脾。用于脾气亏虚证,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
健客价: ¥30益气固表。用于反复外感引起的自汗易感,气短乏力,少气懒言等肺气虚证。
健客价: ¥16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身倦乏力,心悸,胸闷,多梦,神疲等症。
健客价: ¥24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3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7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40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益安宁丸: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胸闷气短,畏寒肢冷,手足麻木,对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疗效。 中智草晶华三七破壁草本:请按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健客价: ¥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