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盛行的去湿汤水,多采用中药材煲制而成。事实上,具有利水消肿功效的中药也不少,而且药性平和,适合全家饮用。以下由注册中医余理兴推介的四大强劲去湿药材,包括:
1、【茯苓消肿紧肤】
茯苓味甘、淡,性平,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而茯苓皮性味与茯苓相同,多用于去除皮肤水肿。
茯苓赤小豆冬瓜汤
汤方:茯苓5钱,赤小豆1两,冬瓜2两;
功效:利水消肿、健脾益胃。当中的茯苓可利水消肿,赤小豆可利小便去水肿,冬瓜有清热利尿、消肿轻身的作用。
2、【白术利水护肝】
白术味苦、甘,性温,具燥湿利水、补气健脾的功效。药理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白术对水肿的病人有利尿作用,既能促进电解质,尤其对钠的排出较为有效。
参茯白术汤
汤方:白术3钱,茯苓4钱,泽泻2钱,猪苓3钱,党参5钱,北芪5钱;
功效:利水消肿、补脾益气。其中的白术、茯苓、党参、泽泻、猪苓合用去水效能佳;而党参、北芪合用可健脾胃,体质虚寒者亦宜饮用。
3、【泽泻去湿力强】
泽泻味甘、淡,性寒,可利水渗湿、泻热,且有显著利尿作用,较适合热底人士饮用。
泽泻山楂汤
汤方:泽泻4钱,山楂5钱,草决明3钱;
功效:清胃热、利水湿、健脾胃、消脂去痰湿。当中的泽泻可利水渗湿、山楂可健脾胃、消脂轻身,而草决明可通便、降血压,亦是一种强化的利尿剂。
4、【扁豆衣化湿健脾】
扁豆味甘、性微温,可化湿、健脾,消暑湿,治吐泻、脚气浮肿等症,而扁豆衣即扁豆的种皮,又称扁豆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而且利水效能更佳。
扁豆茯苓汤
汤方:扁豆衣3钱,白术2钱,防风2钱,北芪6钱,茯苓6钱
功效:健脾除湿、固本去风。白术、茯苓、扁豆衣三者合一,除湿效果更显著,同时可增强免疫力、健脾、去湿、驱风,体质虚寒者亦宜饮用。
如果不想口服祛湿,又不想太麻烦,就得试试我们的中药艾条灸一灸了。
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祛湿。
艾灸取穴——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疗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仪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
健客价: ¥29益肝明目,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不足,气血两亏,目眩昏暗,心烦失眠,肢倦乏力,腰腿酸软。
健客价: ¥85镇咳、祛痰药。
健客价: ¥7养阴和胃。用于胃痛灼热、嘈杂似饥,口咽干燥,大便干结,浅表性胃炎,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及各种胃部不适。
健客价: ¥18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粘液,伴腹胀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坠胀。
健客价: ¥16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用于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健客价: ¥11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腹胀腹痛、胃脘不舒、小腹坠胀。
健客价: ¥17适用于镇咳、祛痰药。
健客价: ¥7清热解毒,清利湿浊,理气活血,消炎止痛,祛瘀通淋。用于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健客价: ¥38苗医:拾奥,抬蒙;僵见风。 中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阻所致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
健客价: ¥76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
健客价: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