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味中药名字很好听叫做“半夏”
半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
主要药性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基本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临床应用
01、湿痰、寒痰症
本品辛温而燥,主入脾、肺经,长于燥化湿浊,温化痰饮,兼能止咳。“统治痰症甚验”(《药性通考》),尤为治湿痰、寒痰之要药。
02、呕吐
本品入胃经,长于降逆气,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使用,故有“呕家必用半夏”(《药品化》)之说。
0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本品辛开散结,化痰消痞。治寒热互结之心下痞,但满而不痛者,常配干姜、黄连、黄芩等,如半夏泻心汤。治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之结胸证,每与瓜蒌实、黄连同用,如小陷胸汤(《伤寒论》)。
04、痈疽肿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本品内服外用均能散结消肿。如治瘿瘤痰核,常与海藻、连翘、贝母等同用;治痈疽肿毒、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可用生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此外,本品化痰和胃之功,尚可用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寐不安者,每与秫米为伍,如半夏秫米汤(《灵枢》)。
临证备要
煎服,3~10g,内服一般宜制用。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酒调敷患处。
植物形态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25cm,块茎近球形,基生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cm,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花序下部着生雌花;雄花位于花序上部,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表面紫色,直立,或呈"S"形弯曲。
炮制
生半夏
挑去杂质,筛去灰尘。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凉水浸泡。泡制10~12天,每天换水2次,再用白矾水浸泡3天,去白矾水,用水再泡2天。加甘草、石灰液浸泡,每天搅拌1~2次,保持PH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辣感,切面呈均匀黄色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低温烘干。
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天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溶化,再泡7天后,用水洗净,取出,置不锈钢锅中,加入剩余的白矾,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3小时,至内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时,再闷3天,切薄片,阴干。
姜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浸漂,每天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溶化,泡3天后,去白矾水,再换水泡7天,每天轻轻搅拌换水2次,再加入白矾溶化,加姜水至半夏中,矾姜水再泡7天后,用水洗净,切开口尝无麻辣感,取出置不锈钢锅中,加入剩余的白矾和生姜,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煮3小时,至内无白心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时,再闷3天,阴干。
半夏的现代临床研究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咳嗽中枢有抑制作用,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能使支气管分泌减少,有镇咳祛痰作用。其各种制剂均有止吐作用。半夏不同制剂功效各有所长,清半夏长于化痰;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化湿痰;半夏曲善于消食化痰。临床应用时应有所区别。
本品性温燥,阴虚燥咳及咳血者不宜选用。不宜与乌头类同用。生半夏有毒,有毒成分可使舌、咽、口腔麻木和肿痛,呕吐,张口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此有毒成分可被白矾破坏,经充分加热也可消除。故生半夏不宜选用。
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健客价: ¥9.5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健客价: ¥3.8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健客价: ¥12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健客价: ¥137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健客价: ¥6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健客价: ¥25.8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健客价: ¥8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健客价: ¥7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健客价: ¥6.8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健客价: ¥15润肺止咳,理气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咳痰不爽,咽喉干燥,喉痒,胸闷气喘。
健客价: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