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方组成: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二、功能主治: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三、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
四、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酸。浓缩丸为棕色至棕黑色;味甜而酸。
五、规格:水蜜丸每100粒重10g;大蜜丸每丸重9g;浓缩丸每8丸中相当于原药材3g。
六、临床应用:
1、眩晕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所致,症见头目眩晕,腰酸痛,口燥咽干,周身乏力;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2、圆翳内障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所致,症见视力缓慢下降,视物昏花,晶珠轻度混浊;老年性白内障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3、青盲因肝肾不足,阴血亏虚所致,症见视物不清,不能久视;视神经萎缩见上述证候者。
4、目涩症因肝肾不足,阴虚所致,症见双目干涩,羞明畏光;干眼症见上述证候者。
5、耳聋因肝肾不足所致,症见耳鸣、耳聋,伴有腰酸痛,口咽燥,潮热,盗汗。
七、方解:
方中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心肝肾经,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补益肝肾精血之要药,为君药。山茱萸补肾暖肝;山药味甘,归脾肺肾经,性平不燥,作用缓和,补脾益肾涩精,为平补气阴之要药,为臣药。枸杞子滋阴补肾,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茯苓渗脾湿;泽泻泄肾浊;牡丹皮清肝火,合为佐药。诸药配合,共奏滋肾养肝之功。本品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在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兼有养阴平肝,滋水明目作用。
八、药理作用:
1、降血脂和抗动脉粥硬化杞菊地黄丸能降低高血脂血症家兔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可降低高血脂症家兔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和面积,抑制主动脉内膜脂斑的形成。对ADP(腺苷二磷酸)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
2、抗氧化本品可降低D-半乳糖致白内障豚鼠模型血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提高血中SOD活性,增高晶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SOD活性。提高正常小鼠眼组织中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本品能降低乙醇肝损伤大鼠血清和肝LPO含量。
3、增强免疫能增加成年和老年小鼠外周血酸性α-醋酸萘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脾抗体形成细胞数,还能增强成年小鼠巨噬细胞C3b受体活性。
4、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可是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跳台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
九、注意事项:
1、实火亢盛所致的头晕、耳鸣慎服。
2、平素脾虚便溏者慎用。
3、服药期间忌酸冷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