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嘴里经常很苦,像是含了苦瓜片似的,特别难受”,不少患者曾经这样对医生苦诉着,后面往往接一句“是不是上火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早上起来“苦不堪言”的原因。
中医学中,口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口苦者,病名如何,可以得之?……,病名为胆痹。”《黄帝内经》不仅首次提出以口苦为主症的病名为“胆痹”,并指出了胆热、肝热是形成口苦的主要病因,胆泄上溢是其主要病机。
现在绝大部分人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常识:口苦——上火了!得降火。然后各式各样的凉茶都往自己的胃里灌,各种降火的招式不厌其烦地尝试。
然而,就像某牛奶广告“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也不是所有的口苦都是热症。
胆这个腑的性质,不偏不倚,性喜宁谧平和,不宜过寒过热。过寒、过热都会导致其偏移中正之性,出现功能异常,胆液外泄而出现口苦。下次喝凉茶缓解口苦前,先对照以下症状,简单判断自己是热症还是寒症。
热症口苦:苦而干,或口苦兼有辣感觉,或口苦兼有口气臭秽,口渴想喝水,舌苔深黄或老黄或黄而燥或黄腻,大便干燥甚至便秘,舌质红或红绛。
寒症口苦:口苦,夜晚更加明显,渴不思饮,或喜热饮,或口而咸涩多涎,或多清水,怕冷,手足不温,食冷则易便溏,舌苔多白滑或白腻,或白腻呈灰黑色,舌质偏淡,或淡白胖嫩,舌边多齿痕。
中医治疗口苦,辨别热证、寒证还不够,还要辨证其病变的脏腑。引起口苦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肝胆的问题。其他脏腑有问题,导致胆汁的排泄异常,一样可以引起口苦。所以,口苦这个锅,不是非得肝胆背。
责之肝胆
《灵枢·四时气》指出:“胆液泄则口苦”。胆汁是“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附于肝,与肝互为表里,肝经属肝络胆,胆经属胆络肝,病变常相互影响。如肝气郁滞,可以影响胆汁疏利,而胆腑郁热,也可以影响肝气疏泄,最终导致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而出现口苦。
症状:口苦,心烦易怒,头昏晕痛,面红目赤,两胁胀痛,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责之脾胃
脾胃与肝胆关系极为密切,脾胃是人体气机的大枢纽,肝胆是人体气机的小枢纽。正常情况下,脾升胃降,而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是深刻地诠释着“民以食为天”。聚会烧烤、自助餐,各种海吃海喝的机会是越来越多了,很容易导致饮食积滞或痰湿内停,久而化热、化火,导致胆气上逆出现口苦。
症状:腕腹胀满,恶心呕吐,口渴,口臭,口苦纳呆,大便不畅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平时吃过多的冰激凌,喝冷饮等,损伤脾阳。脾阳不足,无力运化吃进去的食物,久而久之,郁而化热,加上脾胃一虚,无力克制肝木,导致胆汁过溢而口苦。
责之心
苦为心之味,心为火之苗。心开窍于舌,若心神抑郁,郁而化火,心火上炎,使之口苦。
症状:口苦,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或心舌糜烂,便秘溲赤,舌尖红苔黄,脉数。
责之肾
1.《素问·评热病论》:“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此口苦即为真阳上浮,真阳为先天之真火,即肾火。人体阳气不足,真阳上浮,虚阳外越,表现为口苦,喉咙、牙齿疼痛,流清鼻涕,夜尿频多,小便清长。
2.肾水亏虚,肝木失养,疏泄失常,胆汁上泛而口苦。常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烦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应该怎么办
1.熬夜或劳累后口苦,多因过多地耗伤阴液,导致虚火上炎而导致的口苦。可用麦冬、枸杞子、菊花泡水喝。长期熬夜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2.喝酒应酬后发生的口苦,多半是湿热之邪蕴于肝胆、脾胃引起。可用葛根花、溪黄草泡水喝,绵茵陈、鸡骨草煲汤。严重者,可服用龙胆泻肝丸、消炎利胆片。若脾胃本虚寒者,可以茵陈蒿泡水送服理中丸。
3.因食积引起的口苦,可服用保和丸、大山楂丸,或用鸡内金磨成粉冲服。
4.如果感冒期间合并口苦的症状,可冲服小柴胡颗粒。
5.口苦兼有口干、失眠、易怒者,可服用丹栀逍遥散。
6.口苦兼有小便涩痛者,可用灯心草、竹叶泡茶喝。
关于口苦的治疗,短短的文字无法将它道破。上面的方法只是针对大部分人出现口苦的原因而列举的简单执行的办法。如果症状持续得不到缓解,或想要进一步针对性治疗,还请抽时间看医生,综合调理。
含情脉脉说了这么多,我想告诉大家:
1.五脏六腑皆令人口苦,非独肝(胆)也;
2.口苦作为一个症状出现,背后隐藏着或寒或热的病机,治疗时,需结合全身情况、病史、舌脉来综合考虑。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健客价: ¥39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健客价: ¥25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健客价: ¥4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有效缓解牙龈上火出血红肿等牙痛相关问题,平衡口腔微生态。
健客价: ¥38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40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3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9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8中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肺胃蕴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干口苦,牙龈肿痛以及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见以上证候者。苗医:抬蒙蒙宋宫症。蒙嘎宫昂,来罗拉米。
健客价: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