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亲朋好友聚会多,难免会喝醉,喝醉酒之后,如何缓解头痛、头晕、反胃、发热这些难受的症状呢?下列中药具有良好的效果:
1、乌梅
性味酸,平,入肝、脾、肺、大肠经。
具有敛肺生津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等症。因其味酸能生津止渴,故可解醉酒烦渴。
取乌梅30g水煎服,可解醉酒后烦渴。
2、白茅根
又名茅草根,其性味甘、寒,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
3、桑葚
又名桑果,其性味甘、寒,入心、肝、肾经。
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功效。解酒时可取鲜桑葚150g捣汁饮用。
4、葛根
花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
《脾胃论》有葛花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热丸等,均疗醉酒为患。
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葛根花10g水煎服,可解酒。
5、草果
辛温,入脾胃经,具燥湿散寒,除痰截疟之功,因气芳香,还有辟浊之性。
《本草纲目》引李杲云:“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瘅解瘟”。
草果10g煎汤饮服,能解酒。
6、高良姜
辛热,入牌胃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
《本草从新》载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高良姜10~15g水煎服,可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
7、菊花
属发散风热类解表药,甘、苦,微寒,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药鉴》载其“??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葛花)煎汤。”菊花10~15g水煎服,可治饮酒过度引起的头痛,头昏等症。
8、竹茹
甘,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对胃热或痰热所致的呕吐效果好《得配本草》云其“得鸡子,治饮酒头痛。”
《药品化义》亦载其治“酒伤呕吐”。
竹茹10~15g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
9、白扁豆
属补益脾气药,性味甘温,能健脾、化湿、消暑。
《本草图经》载其“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白扁豆10~12g水煎饮服可解酒。
10、苦参
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名医别录》载其“除伏热肠,止渴,醒酒”
张山雷释其理云:“止渴醒酒,皆清热之效。”
《本草经疏》亦载苦参“消酒,除渴,明目,止纯血痢、疳痢极效。”
苦参10~15g煎汤饮服,有益醒酒。
11、肉豆蔻
辛温,属温中止涩药,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
《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
《医林纂要·药性》谓本品“行湿消痰,亦能醒酒。”
《得配本草》亦认为其。消宿食,解酒毒”。
取肉豆蔻10~12g煎水饮服,可治醉酒后脘腹饱胀、呕吐等症。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2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3.5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40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