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刮手指,就可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因为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密切相关。下面介绍一下手掌、手背以及五个手指的运动养生小技巧。
1、心慌、脾胃不好
刮大拇指
大拇指对应人体肺经,肺主纳气,如果肺不好,那么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大拇指对应的是心、肺器官。当出现心慌、胸闷等情况时可用手刮大拇指外侧并往外拉。另外,肺不好,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脾胃功能差的人,也可以做此动作。
2、便秘
刮食指
食指对应人体大肠经,对应器官是大肠、胃。所以经常便秘、腹泻的人,应该刮刮食指。
3、晕车失眠
刮中指
中指对应人体心包经,晕车一般是心包经不好。因此,在上车前几分钟或有晕车情况时,可以刮刮中指。此外,睡眠不好的人,也是心包经的问题,也可经常做此动作。
4、偏头痛、肩颈痛
刮无名指
无名指对应人体三焦经,所以经常偏头痛、肩颈痛的人,说明气血运行不好,可以刮刮无名指。
5、脱发
刮小指
小指对应人体小肠经,所以经常脱发、小肠吸收不好的人,可以刮刮小指。
6、全身健康
拍拍手掌
很多人都知道,足底有很多穴位,经常泡脚可以养生。殊不知,手掌上也有很多穴位,且有很多经络。因此,要想身体健康,多拍拍手掌
7、腰酸腰痛
拍拍手背
中医有全息的理论,认为在足部或手部分布着体内各个脏器的反射区如手背对应人体腰部,所以经常腰痛、腰酸的人,应该多拍拍手背。具体方法是:一手手掌拍另外一只手的手背,交替拍。
咽喉肿痛,刮刮颈前?
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近日,就有专家推荐了一个快速缓解咽喉肿痛的好办法——对前咽部位进行刮痧。
具体的做法是
1.首先在进行刮痧前需先在颈前部咽喉位置均匀涂抹上刮痧油。
2.然后再用扁平的刮痧板刮拭颈前部正中处,从廉泉穴缓慢向下刮,再用刮痧板的一角刮拭颈前下部的凹陷处的天突穴处。
3.最后用刮痧板的刮面分别刮拭颈前两侧部位。
这其实就是中医里的揪痧
“这种方法是有道理的,但是颈部皮肤娇嫩、敏感、又有大血管通过,因此刮痧时应速度缓慢,每个部位以轻度出痧即可。我一般用手指代替刮痧板,这样更安全一些,效果是一样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王轶说,手指刮痧中医也叫做揪痧,与用刮痧板操作的刮痧不同,揪痧是用手指的力量来揪皮肤而不是去刮皮肤。对于头痛、鼻塞、嗓子疼、发烧等初期的症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比如感冒初期头痛的时侯,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反复按捏此部位来减轻痛感。揪痧的时候一直揪到皮肤看上去偏红并略微发紫就差不多了。注意力度要适中,以感觉出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为宜。
专家说,揪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糖尿病患者等禁用
对于咽喉肿痛的急性发作期和初期患者,揪颈部的皮肤来揪痧简单易行,对着镜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揪痧操作。
另外要注意痧条要揪得美观整齐,粗细相同,长短适中,距离均匀。糖尿病患者伤口不易愈合,慎用刮痧法;皮肤有开放性伤口,不宜刮痧;孕妇禁用。对于初次使用揪痧的患者朋友建议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而且必须辨明是不是属于实证,对于病程比较长和中医辨证为虚证的患者不适用这种方法。
专家:只适合急性发作期和初期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禁用
咽喉肿痛的患者也渐渐多了起来。很多患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吃药缓解。有没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昨天,一条自己动手刮痧搞定咽喉肿痛的方法引起了热议。对此,专家认为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有很多禁忌需要注意。
手上穴位
大陵穴
大陵穴位于手腕的腕掌横纹中点处。大陵穴为健脾要穴,按摩大陵穴能泻火祛湿。用左手拇指按压右手的大陵穴,时间3—5分钟,然后左右交换。按摩时应稍用力,以感到酸胀微痛为宜。按摩大陵穴还可缓解足跟痛。
后溪穴
后溪穴很好找,位于小拇指的根部外侧,手掌横纹向外的尽头交际处按摩时可微握拳,以另一只手拇指掐揉5分钟,以感到轻微酸痛为佳,之后再按摩另一侧。还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除了消除口臭,按摩此穴还能预防颈腰椎病。
需要注意的是,口臭有时是一些疾病所引起,如果发现是烂苹果或蒜臭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臊臭味的,要小心会不会肾功能有问题;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呈腐臭味。因此,老年人出现异常口臭,最好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
商阳穴
经常用拇指尖掐一掐商阳穴,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强壮补益的作用。商阳穴还是男性保健的重要穴位,对于女性可起到延缓性衰老的作用,爱美的女士可通过按压此穴,来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关冲穴
工作、学习、家庭等压力会使人的神经处于极度的紧张之中,这会引起头部疼痛的症状。另外寒气入侵所引起发热等多种疾病,都是可以通过按压关冲穴进行防治。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此养生穴位为急救穴之一,主要功效为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头痛,喉炎、结膜炎、角膜白斑、脑血管病、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以上日常常见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按压此穴位进行防治和保健,从这些疾病的部位可以看出此穴主要倾向于面部,所以人体穴位与器官相连并非要距离相近才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其实手上的多数穴位都是可通向面部。
中衡穴
手部的多数穴位也是与人体的五脏所相连,当脏器出现问题多会出现疲劳、食欲旺盛、耳鸣、头晕等症,但人们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会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其实只要通过手部特定穴位的按摩方可缓解这些疾病。中指对应心包经络及五官、肝脏,而中衡穴位于中指的指尖部位每日都可按压其穴位给人体达到保健的作用。
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心烦口干者。
健客价: ¥27镇惊,安神,行气。用于心慌气短,心神不安,气血淤滞,胸肋刺痛等。
健客价: ¥43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所致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证属阳气虚乏,络瘀水停者,症见心慌气短,动则加剧,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浮肿,倦怠乏力,小便短少,口唇青紫,畏寒肢冷,咳吐稀白痰。
健客价: ¥35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血瘀阻证,症见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
健客价: ¥21补益心气,化瘀通脉,消痰运脾。用于心气虚弱,心脉瘀阻,痰湿困脾所致心慌、心悸、心痛,气短胸闷,血脉不畅,咳累等症。
健客价: ¥51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温肾补血。用于风湿骨痛,慢性腰腿痛,肾阳不足及气血亏虚引起的贫血,失眠多梦,气短,心悸,多汗,厌食,腹胀,尿频。
健客价: ¥258补益气血,调和阴阳,滋肝肾,健脾胃,强筋骨。用于中老年人身体虚弱,肝肾亏损所致的精神疲乏,头晕目眩,腰腿酸软,眼花耳鸣,健忘失眠,心悸,气短,浮肿,夜多小便等症。
健客价: ¥35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心烦口干。
健客价: ¥109补气养血。用于气血两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及贫血。
健客价: ¥352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胸痛、心悸、心慌、气短。
健客价: ¥35益气活血,补肺固肾。用于肺心病(缓解期)属气虚血瘀证,证见:咳嗽气促,或咳喘胸闷,心悸气短,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口唇紫绀,舌淡苔白或舌紫暗等。
健客价: ¥35调节“赫依”,安神止痛。用于心悸,失眠,精神失常,游走刺痛。
健客价: ¥28补气血,健脾胃。用于气血两亏,脾胃虚弱所致的心悸、气短食少。
健客价: ¥70益气补肾,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视减听衰,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慌气短,中风后遗症。对脑功能减退,冠状血管疾患,脑血管栓塞,脱发也有一定作用。
健客价: ¥36补益气血,调和阴阳,滋肝肾,健脾胃,强筋骨。用于中老年人身体虚弱,肝肾亏损所致的精神疲乏,头晕目眩,腰腿酸软,眼花耳鸣,健忘失眠,心悸,气短,浮肿,夜多小便等症;也可做为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人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40补益气血,调和阴阳,滋肝肾,健脾胃,强筋骨。用于中老年人身体虚弱,肝肾亏损所致的精神疲乏,头晕目眩,腰腿酸软,眼花耳鸣,健忘失眠,心悸,气短,浮肿,夜多小便等症。也可作为高脂血症的高血压病人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38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用于脾虚泄泻,心悸,失眠,盗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健客价: ¥22补益心气,化瘀通脉,消痰运脾。用于心气虚弱,心脉瘀阻,痰湿困脾所致心慌、心悸、心痛,气短胸闷,血脉不畅,咳累等症。
健客价: ¥14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心烦口干者。
健客价: ¥34补益心气,化瘀通脉,消痰运脾。用于心气虚弱,心脉瘀阻,痰湿困脾所致心慌、心悸、心痛,气短胸闷,血脉不畅,咳累等症。
健客价: ¥13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用于治疗血瘀兼气阴两虚证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用于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心烦口干者。
健客价: ¥36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瘀血闭脉络证的中风中经络恢复期,症见偏瘫,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或用于心血淤阻型冠心病绞痛,证见胸闷,胸痛,心慌,舌紫暗或有瘀斑。
健客价: ¥35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0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身倦乏力,心悸,胸闷,多梦,神疲等症。
健客价: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