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具有利水祛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不过茯苓也有很多种,白茯苓、赤茯苓及茯神,而用于睡眠障碍,最常用的是白茯苓。
茯苓在加工时,将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者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在中药店可以买到,我们平时养生保健,也多用白茯苓。
对付睡不着的茯苓小方,您得收好了!
在说茯苓为什么能治疗入睡困难之前,我们首先还得了解一下中医是怎么认识失眠的。
很多人以为入睡困难是因为阴血不足,或阳热内扰,导致阳不入阴所致,殊不知其根源在于痰阻经络,阳气无法行入阴血,阴阳不能交融。临床上,很多患者多年来饱受入睡困难困扰,到处服药,效果微弱。所以,要对付入睡困难就要先通阴阳之路,后调阴阳之偏,临床用茯苓化痰为先导,疗效倍增。
而且,《神农本草经》这样评价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意思是说,茯苓可以主治胸部和两胁部的逆气(这个逆气主要由情志不遂、痰气交阻所致),主治因忧虑、恼怒、惊吓、恐惧导致的各种病症。
总结起来,茯苓的功效,最善化除心经痰饮,这个痰饮可能是惊恐导致的、可能是烦恼导致的、也可能是外感寒热导致的。所以,消除痰饮,则心窍畅通,阴阳交流无碍,阳入阴血,而后可安枕无忧。
茯苓安神汤
取茯苓60克、远志9克、清半夏15克、苡米30克、炒枣仁30克,打碎煎服。(药方仅供参考,使用请咨询医生。)
茯苓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茯苓除了做成中药方、茯苓饼之外,伏苓粥也是不错的。据说苏辙小时候身体很不好,就经常去松林里采伏苓,做成粥喝。
不过,做茯苓粥得注意,需要先把米粥熬好,然后加入茯苓粉,再熬15分钟即可。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大枣、红糖等。
茯苓起效时间多为2周左右,一般一个月一个疗程,可连续服用3个疗程。
最后还得提醒大伙一句,伏苓虽然能帮助咱们缓解入睡困难的情况,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
凡是汗多、气虚下陷以及大便干燥的人,要慎用茯苓。而且,吃茯苓4个小时内,不能吃醋。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9.5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清热解毒,凉血。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健客价: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