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亦是中药的故乡。我国的中医药,历史悠久,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许多中药的名字也美得不可方物,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入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这些诗里的中药,品药之风雅。
当归
相思意己深,
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
故要擅郎读。
分明寄奴约当归,
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
犹未回乡曲?
这是宋代诗人陈亚一首著名的闺情诗《生查子?药名闺情》。诗中嵌用了多味药名,“当归”便是其中之一,它表达了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回家的心情。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当归是临床常用中药,俗有“十方九归”之称,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当归被列为既能祛邪又可补虚的中品。
在文学作品中,当归在文学作品中多以“相招”、“思念”之意出现,大抵是古人性情含蓄内敛,欲相招,望亲人归来而笔下难言,唯借当归,以药寄情,委婉道来。
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是尽人皆知。但古人为何在重阳节对茱萸情有独钟呢?除了有辟邪需求之外,还因为重阳前后,雨水较多,衣物容易霉变,而茱萸气味辛辣,恰好可以驱虫,一举多得。熟悉中药的朋友们都知道,茱萸分为山茱萸和吴茱萸,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植物。那么古人插的是哪一种茱萸呢?
山茱萸作为传统中药,是六味地黄丸其中的一味,有滋补肝肾的功效,但它没有香味,起不到驱虫的作用;吴茱萸全株有特殊的香气,果实味辛辣,叶味辛、苦,性热,无毒,有“燥烈之香”,能“避邪气、御初寒”,从这些功效来看,古人重阳节佩戴的茱萸实为吴茱萸无疑。
远志
九边烂数等雕虫,
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
青灯夜雪阻山东。
清代诗人龚自珍纵然通晓兵书,熟悉边境的作战地形和有抗击敌人的具体办法,可是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虽有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但却像中药远志一样,空有其名,仔细看看其长相,它和普通小草无二样。诗人在这里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不被重用的心境和愤世之情。
作为一味中药,远志可并非空有其名,其辛散苦泄温通,入心、肺、肾经。既助心阳、益心气,使肾气上交于心而安神益智,又祛痰而开窍,善治心神不安或痰阻心窍诸证。还祛痰止咳、消散痈肿,治痰多咳嗽及疮痈肿痛。
白头翁
春水春来洞庭阔,
白苹愁杀白头翁。
此句诗出自杜甫的《清明二首》,是诗人晚年之作。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等。白头翁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常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白头翁名字的由来有这么一段传说: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
数一数诗中有几味药
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早年擅长填词,据传,他在新婚之后,便赴前线抗金前线,疆场闲余,写了一首《满庭芳?静夜思》的词带给妻子。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辛弃疾《满庭芳》
词中表达了他对妻子的内疚、思念之情。你知道诗中共有多少种中药吗?答案就在文末,有兴趣不妨数数看。
中药和文学虽然各是一门学科,但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认为用药名写成的诗歌,只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罢了,其实细究这些药名的来历,背后大都有一段有趣的民间传说或故事,又或饱含中华文化的韵味。如“当归”表达了对游子的劝诫,“远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以药入诗的形式之多、数量之多非常值得我们品味和研究。
《满庭芳》中共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薄荷、钩藤、常山、宿沙、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种中药名。
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种子入药,有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之功能,并可治牛皮癣等皮肤病。
健客价: ¥10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38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9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2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8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10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9.5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