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只是感冒而已
家长有必要这么紧张吗?
国家卫计委2018年流感防治工作的
通知中明确指出
“年龄<5岁的儿童感染流感病毒
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流行性感冒不同于普通感冒
家长注意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防治流感
家长千万避免以下误区
宝宝得了流感怎么办?
宝宝如果出现了相关症状,日常护理需注意这些方面:
1.充足的睡眠对恢复抵抗力、杀灭病毒有很大的帮助。
2.室内注意通风,同时减少患儿体力活动的量,尽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
3.发热患儿应多喝温水,保证水分充足。
4.孩子的物品、衣物、床单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5.如果家中有老人或者其他小孩,应该尽量隔离开来。教育孩子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妥善处理口鼻分泌物,之后应洗手。
6.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可考虑使用退热药。
7.不能过早给患儿进补,荤食一般在病情明显改善后1周才能开始从少量逐渐增加。
8.中成药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医药能不能治疗流感?
▼
近日,小编发现不少家长的朋友圈转发的某妈妈公众号文章,打着人民日报的名义,大肆宣扬中药、中成药治疗流感是荒谬的,是坑娃的,有图有字,看似有理有据。
中医药到底能不能治疗流感——就在昨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全国视频会议上同步公布了“国家卫计委关于做好2018年流感防治工作的通知”。
文件当中不但肯定了中医药防治流感的作用,更详尽的列出了治疗方案(见下文)。其实小编想说,历来在流感流行的季节里,传统中医药都发挥了很重要的防治作用。
中医称流行性感冒为“时行感冒”。《诸病源候论》言:“时行病者,春时应暖而反寒,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菊花10g
桔梗10g牛蒡子15g竹叶6g芦根30g
薄荷(后下)3g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儿童用量咨询医生。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5g知母10g浙贝母10g桔梗10g
黄芩15g柴胡15g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儿童用量咨询医生。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较成人更加容易被“病邪”所侵犯。
当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喂养过程中存在营养过剩,造成孩子饮食积滞,郁而化热,暗灼津液。
加之小儿本属于阳有余,阴不足的生理状态,故逐渐形成了阴虚内热的体质。
所以很多孩子在患流感后会出现明显的高热,甚至高热持续不退。
此外,有些孩子平素有食积内热,或患病后饮食不加节制,导致高热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的情况越发多见。
小儿推拿,可以有效的改善以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