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的认识误区
国内对脑瘫儿童的康复工作已经开展近30年了,并逐步摸索出一套较完整的治疗方法。
但是,对脑瘫疾患的认识上,一些患儿家长仍然存在着许多错误观点,以至于延误了患儿的最佳康复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康复效果。
主要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1.不能早期发现,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受惊吓等时,就简单地认为是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或者缺钙,不去医院就诊。
早产患儿的家长见到小儿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的原因造成的,以为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会恢复,所以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还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以为是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
2.有病乱投医
一旦确诊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盲目四处求医的态度,偏信于什么“偏方”可以一剂见效。
3.不能坚持全面系统的治疗
在医生向家长出患儿有肌肉、肌腱的痉挛、挛缩或骨骼的畸形,建议手术治疗时,家长将“治愈”的希望全部寄托于手术治疗上,忽视了康复训练,造成一部分患儿的功能改善不佳或复发。
著名脑病诊疗专家表示,患儿脑组织受到了损伤,所以对脑瘫儿童的康复始终贯穿终生。
多数脑瘫患儿经过治疗可以生活自理,上学习,但必须实在长期坚持治疗的前提下,有可能恢复的好一些。
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是从小就没有进行治疗,年龄大了,治疗效果自然会差。
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异常,或出生时不正常,或黄疸非常重,在孩子3-6个月内,或1-2个月到专科医院就医,可以早期发现,达到早期治疗,防止残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