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下降,
下降的不只是对外出的热情
还有手脚的温度!
有人说手脚冰凉是没人疼;
有人说手脚冰凉是体寒;
有人说手脚冰凉是患了病,
手脚冰凉到底是啥原因?
看看中医怎么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机能主要是靠气血将养分运送到全身来完成的,一旦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受阻导致阳气瘀滞,那么处于四肢末端的手和脚就会出现冰冷的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人体阳气不足,除了手脚冰冷外,全身也会出现怕冷的情况。如果只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身体并无冷感,那么可能是阳气瘀滞所致。
阳气不足者,平时要注意保暖,可以吃些温补的食物。
如果本身的阳气并不虚衰,而是由于阳气瘀滞导致手脚发凉,可以考虑通过运动或是摄取行气活血的食物进行调节。
阳虚手凉怎么办?
多穿衣
特别是注意保持腰背、小腹和腿脚的保暖。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切忌穿紧身衣裤,以免因衣裤过紧影响末梢血液循环而加重手脚冰凉。
调脾胃
①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按摩腹部时手法应轻柔,不必重压,刚吃饱时不可按摩腹部,以免腹部不舒服。
②轻轻敲打腿部胃经:先坐在椅子上,将脚屈起,轻握拳头后敲打小腿外侧,从膝盖下一直到小腿的一半即可,每次都是由上往下敲,不要由下往上敲,约敲3、5次即可换边。足三里穴位处可用食指和中指按摩5~6下。
重温补
多吃乌鸡、牛肉、羊肉、韭菜、核桃、桂圆等温热性食物。适当服食人参、党参、当归、生姜、黄芪、茯苓、白术、干姜、肉桂、桂枝等具有健脾补肾、温阳散寒的药物。
可温灸
艾条温灸足三里、大椎、气海、关元、神阙(肚脐)、涌泉、命门等穴位。
找不到穴位的具体位置?
可以艾灸穴位附近的整个区域!
每日可选择1-2个穴位,请家人辅助,灸条距离皮肤2-3cm左右,围绕穴位旋转施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宜。
不节食
很多人出现手脚冰凉都与冬季节食减肥有关,每餐饮食摄入不足会导致血虚、易疲劳、头晕、眼花、情绪低落、女性月经不调、情绪低落、手脚冰凉等症状。长期节食,会使人体衰老加速,免疫力下降。
阳气瘀滞怎么办?
喝花茶
如果只有手脚冰凉但身不凉的症状出现,建议每日选择山楂、玫瑰花、金橘等泡水代茶饮。此类食材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之作用,可以辅助阳气运行。
刮手脚
选购一个刮痧板,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至10次,能行气通络。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暖手暖脚小技巧
搓手脚
经常搓揉手脚心,按摩以下穴位,能改善末端血管的循环状况。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心部。一手握拳,搓揉另一只手的手心部,直到感到手心微热,再换另一只手,交替进行。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发热感。
三毛穴:搓揉脚趾,特别是大脚趾头第二节的几根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后稍用力捏3-5下。
晒太阳
中医认为人体的前为阴,后为阳,因此晒后背,能起到补阳气的作用。在寒冷的天气里,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坚持泡澡泡脚
泡澡时在水中加入生姜或肉桂精油,可促进血液循环。洗澡时,可用冷热水交替淋手脚,使血管在冷热间缩放,达到畅通血管的目的。
也可睡前用热水泡脚,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泡脚后要立即用毛巾擦干,注意保暖。
勤按摩
心俞穴:按揉36次,左转18次,右转18次。这个部位自己够不着可请别人帮助。
肾俞穴:两侧各按揉36次,每一侧都是18次。
气冲穴:在穴位的下边有根跳动的动脉,先揉气冲穴,然后按揉跳动的动脉处。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