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按摩穴位治病健身提高免疫力延年益寿
通过穴位按摩进行中医养生,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手法,通过中医按摩可以疏通经络,为人体达到前身健体争抢免疫力的效果,那么在秋天我们应该怎样按摩呢?治病健身提高免疫力健康不生病。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困难,因此穴位养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点远。推荐养生要穴,大家平时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中脘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
(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
(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关元穴: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三阴交穴: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涌泉穴: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风池穴:
风池穴位置(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曲池穴:
曲池穴位置(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合谷穴:
合谷穴位置(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
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水肿、消化不良、便秘、偏瘫、下肢痛、口歪、乳痛、咽喉肿痛、发热、感冒、失眠、高血压、遗精、早泄、阳痿等,且能降虚火、安神定志、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
内关穴:
内关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少阴心包经上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
(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殷门穴:
殷门穴位置(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后溪穴:
后溪穴位置(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环跳穴:
环跳穴位置(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②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阳陵泉:
阳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昆仑穴:
昆仑穴位置(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温阳养肾,扶正固本。激发男士荷尔蒙,成就健康“大”男人
健客价: ¥129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胸闷气短,畏寒肢冷,手足麻木,对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疗效。活血化瘀。用于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辅助治疗,可缓解胸闷、心痛、心悸。调节血压、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健客价: ¥1299补肾益精,温脾通络。用于中老年人肾虚或脾虚引起的腰背酸痛,头晕耳鸣,体倦乏力,神疲纳少;提高免疫力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健客价: ¥50补精、养血、益气,温阳固肾。用于肾精亏损,气血不足引起:精神衰惫,腰膝无力,阳痿遗精,目暗耳鸣,失眠健忘,妇女血虚宫寒,崩带不孕,滑胎小产。
健客价: ¥98龟鹿补肾片:壮筋骨,益气血,补肾。用于身体虚弱,精神疲乏,腰腿酸软,头晕目眩,夜多小便,健忘失眠。 肾宝颗粒:调和阴阳,温阳补肾,安神固精,扶正固本。用于阳萎,遗精,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 七鞭回春乐胶囊:补肾壮阳。用于肾虚阳萎,滑精早泄,性功能减退。 还少丹:温肾补脾,养血益精。用于脾肾虚损,腰膝酸痛,阳萎遗精,耳鸣目眩,精血亏耗,肌体瘦弱,食
健客价: ¥860补精、养血、益气,温阳固精。用于肾精亏损,气血不足引起;精神衰惫,腰膝无力,阳萎遗精,目暗耳鸣,失眼健忘,妇女血虚宫寒,崩带不孕,滑胎小产。
健客价: ¥195促进动脉供血、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营养代谢,消退水肿,还可提高肌肉张力,防止或延缓肌肉萎缩过程等。
健客价: ¥138补气血、养肝肾、用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神疲乏力,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
健客价: ¥50无时无刻的给予刺激和按摩,也能锻炼膀胱和肛门的括约肌功能等等。
健客价: ¥136女性自慰。
健客价: ¥299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用于运动劳损,肌肉酸痛,跌打扭伤。
健客价: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