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养生穴位让你百毒不侵的铁金刚
身为现代人的你,会不会觉得还是以前古早时候比较好?那时候不仅不会有噪音,也没有空气及水的污染,大家可以悠闲的过日子,只要把肚子填饱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不仅无法解决这些外在因素,连最基本的身体健康都会时常出问题。
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人的体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污染,常会导致身体过敏性的机能减退,以及癌症等现代病的出现。利用中医按摩养生穴位,让你的身体成为百毒不侵的铁金刚。
列缺穴: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另外风寒引起的头东也可按此穴。
位置: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位置: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神门穴:
神门穴对于心悸以及心慌失眠都有很好的疗效。
位置: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尺泽穴:
尺泽穴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位置: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天枢穴:
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位置: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委中穴:
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应采取一点一放的按法,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位置: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血海穴:
血海穴补虚养肝,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位置: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太冲穴
太冲穴脚的第一趾与第二趾的趾缝后约3横指宽处。经常按摩可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可预防浅眠易醒。
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百会穴,慢慢用力,直至有酸胀感,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做5次。经常按按百会穴可以达到清心健脑、行气活血的作用,对治疗失眠很有帮助。
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底,去掉脚趾头,把剩下的脚掌三等分,在上三分之一的凹陷处,这就是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安神、促进睡眠的作用。按摩时间以5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按10分钟。按摩时可以稍稍用力些,以自己能承受、并感到舒服为宜。
少冲穴
少冲穴位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俯掌的姿势,因为此穴位于小指指甲下缘,靠无名指桡侧的边缘上。常按揉此穴有生发心气、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的功用。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此养生穴位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揉捏。
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三寸(相当于4横指)。可以这样找它——当腿屈曲时,你可以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这个位置向下四横指处差不多就是。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按揉足三里对常年身体虚弱、汗出过多的患者更为适宜。
关冲穴
关冲穴位于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常按压揉捏此穴有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