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针灸治疗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可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偏头风”、“头风”、“偏头痛”、“头痛”的范畴。
病因病机
本病系由风邪、气郁、肝阳上扰,或痰浊、瘀血阻滞脑络,或阴阳气血亏虚,脑络失养所致。其病位,在脑络、肝、脾、肾。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临床所见,肝脾肾亏虚为本,风痰瘀为标。发作期以标实为主,间歇期以本虚为主。
辨证分型
1.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初起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外邪束表犯肺的症状。
2.肝阳上亢:头胀痛,甚则掣痛,眩晕,常因情绪紧张、波动而诱发,心烦易怒,睡眠不安,面红口苦;舌红,脉弦。
3.痰浊上扰:头痛昏重,或兼目眩,胸闷脘痞,头痛甚则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4.气血不足:头部空痛兼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
5.肾精不足:头痛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6.瘀血头痛:头痛屡发,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疼痛如针刺,或头部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在临床上,还应根据头痛部位,辨别病患所在的经络。如痛在后头部的,为太阳头痛;痛在前额、眉棱骨部的,为阳明头痛;痛在两额角或偏一侧的,为少阳头痛;痛在巅顶部的,为厥阴头痛。
基本治疗
[治则]祛邪通窍,活络止痛。
[处方]百会、风池、太阳、列缺、合谷、太冲。
[加减]外感头痛加风门,风寒加灸大椎,风热加曲池,风湿加阴陵泉;肝阳上亢加中封、行间、涌泉;痰浊上扰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太白;气血不足加气海、血海、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太溪;瘀血头痛加膈俞、血海等。前额痛加上星、印堂、攒竹;侧头痛加头维、率谷、外关、足临泣;后头痛加天柱、后溪、申脉;巅顶痛加四神聪、通天、行间。
[操作]头痛间歇期,对于虚证用补法,虚实兼见者补泻兼施,一般头痛发作阶段,针刺用泻法,并可配用电针。针刺风池时,针尖呈水平位刺入一寸,施捻转提插手法至病人前额有麻刺感。太阳穴可用针刺法,也可用刺络出血法。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皮质下、脑干、额、枕、肾、肝胆。
[操作]每次选用2~4穴,结合寻找敏感反应点。头痛发作时用强刺激,间歇行针,保持较强针感,间歇期用中等刺激,也可耳穴压丸。
2.三棱针
[取穴]太阳、阳白、曲泽、委中、腰1~骶4夹脊。
[操作]每次选1~3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郁血络脉处,迅速刺入,使自然出血。待血止后,加拔火罐,留罐10~20分钟。
3.穴位注射
[取穴]风池、天柱、太阳、丝竹空、阳白、攒竹。
[操作]选用当归、天麻等中药注射剂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泼尼松龙、利多卡因、普鲁卡因、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每次选用1~2对穴,进针0.3~0.5厘米,抽无回血,每穴可注药液0.5毫升,使局部有酸胀感。
4.皮内针
[取穴]攒竹、太阳、阳白、阿是穴。
[操作]每次选用两穴,局部消毒后,用麦粒形或揿钉形皮内针压入穴内,外用小块胶布固定,定时按压。
适宜技术
锋钩针治疗头痛、肩周炎技术
[取穴]阿是穴
[操作]
消毒: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针具:将锋钩针针头在师氏微型酒精灯上灼烧一分钟,或在酒精中(或其他消毒液)浸泡30分钟。
持针法:右手拇、示、中三指持捏针柄,中指置于针身下部,微露针头。
施针方法:行针方法分以下5个步骤:
(1)用左手示指、中指绷紧所刺部位之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将针头刺入皮下(刺入时针尖与皮肤呈75°角)。
(2)针头刺入后稍待片刻,将针体扭正(与皮肤垂直),将皮下白色纤维挑起。
(3)然后上下提动针柄,进行钩割(一般钩割3~4下),此时可听到割断皮下纤维的吱吱声。
(4)钩割完毕,即可出针(出针时应将针体恢复到进针时的角度,使针尖部分顺针孔而出,这样可减少皮损)。
(5)出针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
注意事项
1.针刺治疗神经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头痛的确切原因应该查清,以便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2.针刺手法在疼痛发作时治疗要求病人有强烈的针感,间歇行针,留针时间稍长。
3.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应嘱咐病人注意消除或减少促发因素,如消除精神紧张、情绪抑郁,避免过度疲劳、强光、噪音、刺激性气味等,注意生活有规律,注意饮食宜忌。
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瘀血阻络或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日久,痛有定处,或头晕胁痛、失眠烦躁、舌质暗或有瘀斑;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头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63平肝,镇痛。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及神经性头痛。
健客价: ¥4.5平肝,镇痛。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及神经性头痛。
健客价: ¥9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瘀血阻络或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日久,痛有定处,或头晕胁痛、失眠烦躁、舌质暗或有瘀斑;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头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65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性头痛、经前头痛。
健客价: ¥14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瘀血阻络或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日久、痛有定处,或头晕胁痛、失眠烦躁,舌质暗或有瘀斑;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2熄风通络。治风邪上扰所致的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肢体麻木,耳鸣;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动脉硬化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2.8活血平肝。主要用于血瘀所致血管神经性头痛;症见头痛日久,痛有定处,或兼头晕,夜寐不安。
健客价: ¥49疏风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淤血阻络引起的头痛;神经性头痛。
健客价: ¥23活血化瘀,益气通络。适用于脑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语言不利、口舌歪斜及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引起的健忘、头晕、恶心、畏光怕声、神疲乏力,属于气虚血瘀证候者。
健客价: ¥50滋阴补肾,养血息风。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腰膝痠软、脱发、白发;血管神经性头痛、脂溢性脱发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2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
健客价: ¥12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
健客价: ¥20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起突发性耳聋等症。
健客价: ¥20用于神衰、神衰综合征及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骨大神经痛等)。
健客价: ¥22养血息风,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痛,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舌红苔少,脉弦,视力、听力减退,腰酸乏力,脱发,白发;脑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脂溢性脱发等病见以上证候者。
健客价: ¥27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风邪阻络型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风湿关节痛。
健客价: ¥25清热解毒,清脑安神。用于头身高热、头昏脑晕、言语狂燥、舌干眼花、咽喉肿痛、小儿内热惊风抽搐。对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失眠等皆有清脑镇静作用。
健客价: ¥20养血息风,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腰膝痠软、脱发、白发、脑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脂溢性脱发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53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火上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耳道流脓,耳肿疼痛,肋痛口苦,尿赤涩痛,带下阴痒;高血压、神经性头痛、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带状孢疹、急性膀胱炎、阴道炎、急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等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2滋阴补肾,养血息风。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腰膝痠软、脱发、白发;血管神经性头痛、脂溢性脱发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6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肩周炎,骨质增生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肿胀,以及神经性头痛。
健客价: ¥45镇静、安眠、镇痛。用于失眠、神经衰弱及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等。
健客价: ¥20平肝、镇痛。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也可用于神经病。
健客价: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