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望闻问切 > “虚不受补”是为何

“虚不受补”是为何

2017-11-14 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虚不受补”一词最早见于清代,陈士铎《十剂论》曰:“或疑需用补剂,是虚病宜于补也。然往往有愈补愈虚者,岂补剂之未可全恃乎。吁!虚不用补何以取弱哉。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

  “虚不受补”是为何

  冬日来临,到了进补的时候,俗话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不过不少人在服用补剂之后,会出现上火等不能耐受的状况,即常说的“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一词最早见于清代,陈士铎《十剂论》曰:“或疑需用补剂,是虚病宜于补也。然往往有愈补愈虚者,岂补剂之未可全恃乎。吁!虚不用补何以取弱哉。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那么,什么是“虚不受补”呢?

  大致有下面这些情况,会出现“虚不受补”

  1、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收纳,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弱之人最易虚不受补。补剂多为滋阴、补气补阳之品,补气补阳药则易使气滞上焦,出现上火等上焦热证;滋阴药滋腻,易堵塞中焦,使脾胃气机不畅,出现脘腹胀满、纳呆、腹泻等症状。

  2、补不对证

  中医讲辨证论治,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体质各不相同,再加上季节地理位置不同,进补必须考虑个人气血阴阳盛衰。补药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若进补不考虑个人差异,不仅不利于病情,还易加重,出现新的不适症状。故《内经》曰:“不别阴阳,开口动手便错。”

  3、虚实夹杂,只补不清

  现代人大多虚实夹杂,在本虚的基础上往往有湿、瘀血、气滞、食积等实邪。肝郁气滞则易化火,稍用补品会让郁火更重;脾胃虚弱之人,易生痰湿,痰湿阻滞,单纯进食补品易使痰浊更甚;瘀血日久,血中生郁热,再一味滥补,则易出现出血等情况。这些虚实夹杂的情况,若只补不清,则会导致病情缠绵难愈,或更加严重。

  对于上述“虚不受补”的情况,可遵循以下“补益之道”。

  1、脾胃为要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不管何时,顾护患者的胃气十分重要,对于久病初愈等脾胃虚弱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调养脾胃。进补之前,先健脾胃,以促进补药的吸收运化。

  2、攻补兼施,先清后补

  对于体虚而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而滋生水湿、痰饮、瘀血等实邪的患者,宜攻补兼施,补虚的同时也要祛实。或先将体内的实邪清出,再进行补益,也就是先服用所说的“开路”药。

  3、辨证施补,循序渐进

  进补之前先辨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等相应采取不同的调补措施。同时服用补药时应循序渐进,切忌骤然进补,有些药品服用剂量过大则会出现毒副作用。因此,服用补剂,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药量。既可以顾护脾胃,避免出现剂量过大不能耐受的情况,也能根据患者的情况控制补益剂量。

  总之,进补应尽量避免自行滥补,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