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调治
中风
“中风”其实是中医病名,即现代医学所说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主要包括缺血性脑病和出血性脑病两大类型。发病后形成血管瘀阻,患者多数遗留后遗症,对患者的日后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冬季马上来临,体内血液粘度增加,脑血管容易痉挛,中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店员可通过中医调治,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病因病机:本虚标实,侧重本虚
中医认为中风的形成,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原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病和出血性脑病形成的后遗症都归为中风后遗症的范畴。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为主要表现。
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都可导致血瘀。
缺血性中风属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血不濡养经脉,因虚致瘀,瘀阻经络,发为中风;
出血性中风属血溢脉外,离经之血瘀阻经络,发为中风。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来说,由于病程迁延日久,病情复杂顽固,瘀血的病机仍然存在。且中医尚有“久病从瘀”的说法。
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可见气虚与阴虚,但以气虚为多见。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之症为实证,为瘀血、痰湿阻络,血脉不通而成。按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益气扶正为主,兼以活血化痰。
分型论治及用药注意
1气虚血瘀
临床表现为头晕、精神不振、肢软无力等气虚证,伴有肢体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瘀血阻络之象,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为气虚血瘀征象。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选药:人参再造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用药注意:人参再造丸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打碎后服用,不可整丸吞服,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
2痰湿阻络
本型患者一般体胖,表现为语言不利、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舌强言謇,在舌脉上均有痰湿之象,如舌质淡胖,边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滑。
治疗原则:除湿化痰通络。
选药:小活络丹,每次6g,每日2次,口服。
用药注意:阴虚有内热、舌红苔薄黄者不宜使用小活络丹,此药含有大辛、大热的制川乌、制草乌,使用后如出现头晕、烦躁应立即停药,且制川乌、制草乌有毒性,肝肾功能不全者勿应用。小活络丹服药时间在一个月内为宜,不要长期服用。
3血瘀痰滞
临床表现为血瘀证+痰湿证,即头晕或痛、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舌根强硬、舌难外伸、半身不遂,肢体重滞肿胀或下肢萎废,舌质红或带紫斑,舌下散布瘀丝瘀点,苔白,脉涩或弦或滑而重按无力。
治疗原则:活血祛瘀,化痰通络。
选药:华佗再造丸,每次4~8克,每日2~3次,口服。
用药注意:服药期间如有燥热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或减半服用,必要时暂停服用12天。重症患者每次8~16克,连服10天,停药一天,3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
4风痰瘀阻
临床表现类似血瘀痰滞,如有眩晕、四肢麻木、偏瘫,但还因肝肾阴虚导致肝阳上亢化风,造成肢体强痉拘急,肝风挟痰,故见喉间痰鸣,上扰心神则神志障碍,嗜睡,舌质红紫,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痰瘀之征。
治疗原则:熄风化痰,逐瘀通经。
选药:解语丹,每次6~9克,每日2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
用药注意:阴虚内热患者不宜使用。
5痰火交结
临床表现除了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头晕眼花等,还有大便秘结,咯痰黄稠等痰热之象,舌质暗红或暗紫,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祛风通腑。
选药:牛黄清心丸合步长脑心通。牛黄清心丸每次1丸,每日1次,口服;步长脑心通每次2~4粒,每日3次。
用药注意:牛黄清心丸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用,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可嚼服,也可吞服。为避免对胃部刺激,胃病患者应饭后服用步长脑心通。
康复护理:注重心理和功能锻炼
中风患者多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失望,这种心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恢复,甚至可能使之失去生活信心。
因此,要注重心理护理,开导患者,使其情绪稳定,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多户外活动,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自行按摩患侧肢体,持之以恒进行功能锻炼。
被动运动为了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肢体废用性萎缩,做到依次活动肩、肘、腕、指关节和膝、踝、趾关节,每个关节要完全伸直后尽量弯曲,每个关节活动15~20次,动作缓慢、柔和、有节律。
当肌力恢复时,应鼓励患者做主动肢体运动,同时指导家属帮助训练。由语言障碍者则根据障碍的程度及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制定不同的方式,采用手势、实物、跟我学等方式训练。
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39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361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隐痛,喜温喜按,胃纳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价: ¥26.5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38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健客价: ¥38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4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痤疮,粉刺,口舌生疮,胃火牙痛,咽喉肿痛,目赤,便秘,尿黄赤。
健客价: ¥43有效缓解牙龈上火出血红肿等牙痛相关问题,平衡口腔微生态。
健客价: ¥38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21温中补虚,调和肝脾,行气止痛。用于脾胃虚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胀喜温,反酸嗳气;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症状者。
健客价: ¥19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等症。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疼、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健客价: ¥12益气养阴,活血健脑。用于气阴两虚、瘀阻脑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症见痴呆、健忘、手足麻木症,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0.4活血化痰,补肾益智。适用于老年期血管性痴呆轻症之髓海不足兼痰瘀阻络证。症见近事善忘,呆钝少言,头晕耳鸣,肢体麻木不遂等。对老年痴呆、脑萎缩、儿童脑病、帕金森、中风后遗症及脑外伤后遗症等脑病具有较好疗效
健客价: ¥255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
健客价: ¥11活血祛淤,通脉活络。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健客价: ¥30益气补肾,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视减听衰,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慌气短,中风后遗症。对脑功能减退,冠状血管疾患,脑血管栓塞,脱发也有一定作用。
健客价: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