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如何避免在行拳中的“冒高”现象呢?

如何避免在行拳中的“冒高”现象呢?

2017-11-05 来源: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欲学好太极拳,避免“冒高”及其他拳病,必须“松”字当头。“放松”、“松透”、“松净”将伴随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习练的全部历程。最后借用一句广告语:没有最“松”,唯有更“松”。

  如何避免在行拳中的“冒高”现象呢?

  “松”是太极拳第一要领的真谛。放松身体就是要松开周身肌肉、肌腱和骨关节,通称松“八段九节”。吴图南先生说:太极拳之秘在“松八段九节”。九节指下三节胯、膝、踝,中三节腰椎、胸椎、颈椎,上三节肩、肘、腕。八段泛指九大关节之间的肌肉、肌腱。练习太极拳架时把八段九节真正松开,这是学习太极拳的关键。

  松,最先全身不能有力。同时太极拳既要身体放松也要思想放松。放松思想是意动,放松身体是内动。要用意念导引放松周身内外各部分,包括四肢、躯干、皮肤、肌肉、筋膜、关节、腹腔内脏器官、唇齿、眼神、面部表情等等。仍以揽雀尾为例,由“前挤”转接“收掌”、“前按”的过程中,右足全脚掌均匀落地,不可左右侧翻,涌泉与地相接,劲由此上传,过膝入胯,整个腿上不论肌肉还是关节都要均匀地放松,右腿向后送(蹬)一点左腿向后收(屈)一点,送到多少就收多少。均匀地放松身体,使劲力均衡传递,则无阻碍而成为一体,由此而避免了“冒高”的发生。同时,左腿在屈膝后坐开始前就要先松踝(踝是最不容易放松的地方),踝一旦绷紧,则趾不松,根不入地,左腿整个就很难放松。整个身体需由指到腕、肘、肩,由颈到胸、腰、胯、膝、踝、趾一一放松。虚灵顶劲,保持头平,微微内收喉头;两肩平行并放松,不可一高一低;两胯平行放松,平行收胯,不可一松一紧,一前一后。松胸合肋,含胸拔背。松腰使尾闾自然前送如托盘一样。脐向后贴,胸腹齐退。身体的重心垂直线落向两脚连线后四分之一处。完成虚步的同时,“收掌”也亦完成,掌根已沉落。转而左足向前蹬,向前蹬一点右腿前弓一点,送多少则收多少,不可主动自行弓腿。整个腿部需均匀放松,不可一处不松,松肌肉、松骨节。松趾、松踝、松膝、松胯,保持两胯平行松、沉、收的状态,同时鼓命门。与虚步后坐同样,要求虚灵顶劲,身体中正,上下内外皆放松,使两腿劲力衔接,涌泉接地,合力上传至腰,松腰、松颈,松肩、松肘,使肩接肘,腰接手,完整一体,胸腹齐进。如此则可避免弓步时出现“冒高”现象。诸如搬拦捶承接如封似闭等动作亦与之同理。

  总之,“松”是习练太极拳的真谛,不松就不是太极拳。无论谁离开了“松”,则与太极拳失去了缘分。欲学好太极拳,避免“冒高”及其他拳病,必须“松”字当头。“放松”、“松透”、“松净”将伴随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习练的全部历程。最后借用一句广告语:没有最“松”,唯有更“松”。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