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过,春来到——养生调摄要记牢!
摘要:中医认为,春应东,东方生风,风生木,风为六淫邪气之一,《素问·太阴阳明论》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大年过,春来到——养生调摄要记牢!
1立春,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当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时,就到了立春了。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指春季的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指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五天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游到水面。
中国民间将立春这一天视作节日,并有咬春、打春的习俗。《礼祀·月令》记载,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并举行祭祀句芒神的仪式,表达了对春耕的美好希冀。
2春季伊始,东风送暖,风为春的主气,在一年四季中,春三月时最常见。中医认为,春应东,东方生风,风生木,风为六淫邪气之一,《素问·太阴阳明论》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因风为阳邪,具有生发向上的特点,所以风邪易外袭侵犯人体的头部等偏上部位,易导致头痛头晕、发热恶风、
咳嗽气喘。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常不单独致病,易夹杂其他邪气,如风邪夹湿,风邪夹寒,风邪夹热等。风邪还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能在经脉、肌肉间肆意游走,也能上窜巅顶,来去迅速,可谓变化多端,临床常见风疹、游走性关节炎疼痛等风邪致病的疾病。
因此,防风是立春时节养生调摄的重点。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所以虚邪贼风,应该避之有时。冬季阴寒盛,万物处于收藏状态;立春阴退阳长,万物生发舒展,人体毛孔也从封闭变为渐渐张开的状态。这时如果趁着春风暖意脱下厚实的冬衣,很容易感受风寒而致病,如
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摄生消息论》中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膜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不可暴去。”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春不妨适当的捂一捂,可以避免风邪袭虚而致病。另外,遇上大风天气,不要外出活动。
·梳头祛除“脑后风”
脑后有风府及风池(左右各一)3个穴位,1个风府穴位于脑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是脑部最薄弱的受邪之地,风邪易从此侵入人体。
风府穴属督脉穴位,督脉总督一身阳气,有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的作用。风邪由风府穴侵犯人体,干扰人体阳气舒展,轻则使人头痛、恶寒、眩晕、脖子僵硬,重则会引发中风偏瘫。风府穴外侧两寸凹陷处,为两风池穴,风池穴位于少阳胆经,是风邪蓄积之所。
因3个穴位位于脑后,所以民间将风邪侵犯脑后称做“脑后风”。中医向有"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的说法。
所以立春时节,时常点按这3个穴位,有助于疏散风邪,通畅气血。这里推荐采用梳头的方式。《圣济总录》云:“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开始梳头时,先从前额发际向后梳,直到颈后发根处;再从后颈发根梳到发梢末端;之后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对于头发稀疏或光头的人,可以用手指梳。每个部位梳头动作5-6次,整个头发每天梳理100次左右较为合适。用力均匀适度,不可过快过猛。
天麻,又称赤箭,因植株坚硬,遇上大风也不摇摆,所以又叫“定风草”。李时珍认为,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立春风邪频发,故应食用天麻以祛外风。这里推荐一个天麻的健康食法——天麻炖鱼头。
【原料】天麻20g,鱼头1个(约250g),姜、葱、料酒、精盐各适量
【制作】天麻拣杂洗净后切成片,备用。鱼头去腮、洗净,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内,置于大碗中,加上调料及清水适量,放入锅中隔水蒸煮30分钟至鱼头酥烂即成。
【主治】风邪引起的头痛发热、项强等
【适宜人群】尤宜头部感受风邪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