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
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
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
春天养肝,
夏天养心,
秋天养肺,
冬天养肾,
四季养脾胃。
《黄帝内经》有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中医讲求“秋冬养阴”,秋季万物成熟,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阴长的气化趋势来养阴,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另外秋季气候干燥,多燥火,故秋季养生重在养阴生津,润肺防燥。
你了解肺脏吗?
肺是我们用来呼吸的内脏,其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近来一项数据让我们触目惊心,世界上每年有17%的死亡和呼吸系统的疾病都和肺有关系。
一般讲呼吸系统它是一个整体的一大块,主要是我们的肺功能,还有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比如像咳嗽、咽干、扁桃体发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都与肺部有关。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容易上火伤肺,应注意把握时机润肺除燥。
肺有六怕
1
怕烟气刺激
肺气能帮助心脏推动血液运动,吸烟会导致肺泡内痰饮积滞、阻塞气道,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排出,影响血液正常循环。
2
怕燥
秋季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干咳无痰、皮肤干裂。此时应固护肺阴,多吃润肺食物,少吃辛辣,以免加重秋燥对人体危害。
3
怕寒
肺部位于胸腔,经络与鼻、喉相连。寒邪易经口鼻犯肺,容易诱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4
怕热
肺受热后容易出现咳、喘等症状,如果肺尾热盛还可能导致面部起痘、酒糟鼻等。
5
怕过度悲忧
过度悲哀或忧愁易损伤肺气,导致肺气运行失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护肺极为重要。
6
怕大便不通
肺与大肠经络相通,大便通畅有利于肺气下行。保持排便通畅,对保护肺的健康很重要。
秋季养肺三部曲
一防:防感冒
感冒是慢支、肺气肿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秋天天气转凉,体弱的人易感冒。有“老慢支”的老人最好戒烟戒酒,防寒保暖,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开窗通风透气。适时增减衣物,出汗后,不宜立即脱衣。
防感冒还可以试试:
1
晨起冷水洗脸,晚用热水泡脚。
2
早晨搓掌。两手伸开,以掌相搓30次,迎香穴按摩10次。
二炼:锻炼身体
可根据体质、体力做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体操、太极拳、散步等。主张肺气肿老人多做简易呼吸操,增加肺活量。
具体做法是:取立位或坐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吸气时尽力将腹部挺起,呼气时,用口呼出做吹口哨样,将腹部内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用腹肌代替膈肌运动,以增加肺泡通气量。
三养:灸法养肺
秋季五行属金,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肺也属金,此时肺经当令,肺经最旺,所以秋季灸肺经上的肺腧、合谷、太渊等穴位可以起到调肺气、润肺阴、降肺火、去肺燥的作用,对于秋天常见的口干鼻干,干咳少痰,便秘,皮肤干燥,言语无力,感冒等症状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肺腧穴
此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合谷穴
此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的功效。
太渊穴
此穴位于此腧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有补肺益气、化痰止咳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无脉症,腕臂痛。
润肺止嗽,化痰定喘。用于咳嗽痰盛,气促作喘,胸膈不畅,口苦咽干,喉痛音哑,久嗽失眠。
健客价: ¥18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喝。
健客价: ¥15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健客价: ¥7.9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痠软,消渴。
健客价: ¥10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健客价: ¥15.5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健客价: ¥15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健客价: ¥15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健客价: ¥16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痠软。
健客价: ¥16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健客价: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