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勾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方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传说勾践回国的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勾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在三次亲口尝野菜中毒后,勾践终于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并且这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渡过了难关。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
清热解毒——鱼腥草(折耳根)
性味归经
辛,微寒,微苦,归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质轻辛散,微寒清解,专入肺经。既清解透达,善清热解毒、排肿消痈,为治肺痈之要药;又兼通利,能利尿通淋,为治热涩痛所常用。
功效应用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性状鉴别
饮片
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
主治病证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本品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入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之要药。用治痰热壅肺,胸痛,咳吐脓血,常与桔梗、芦根、瓜蒌等药同用;若用于治肺热咳嗽,痰黄气急,常与黄芩、贝母、知母等药同用。
(2)热毒疮毒
本品辛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常与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同用;亦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
(3)湿热淋证
本品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善清膀胱湿热,常与车前草、白茅根、海金沙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沥涩痛。
此外本品又能清热止痢,还可用治湿热泻痢。
使用注意
本品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多食令人气喘,久食使人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等。
鱼腥草的妙用
1、呼吸道感染
鱼腥草的各种制剂对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疗效。
2、慢性宫颈炎
用棉球蘸鱼腥草水溶液,涂于创面或以片剂置于创面,次日取出,5次为1疗程。
3、化脓性中耳炎
用鱼腥草蒸馏液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鱼腥草50g,加水500mL,煮沸30分钟后滤去渣,当茶饮,每日2次。坚持服用1个月,症状即可消失,服用2个月以上可以痊愈。
5、前列腺炎
将新鲜鱼腥草洗净,晒干备用。每日用20g,当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