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我国丰富而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药名称也充分体现出古人的智慧,其用意与中药的形态、气味、颜色、功用、产地、药用部分、采收季节等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药通小编陆续给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中药名由来,以便让中医药爱好者更好的认识中药,发扬中医药文化!
第9期|利水渗湿药
1、茵陈
【名解】“此草似青蒿而不香,叶背色白,经冬不死,至春则更因旧苗而生新苗,故有因陈之名”(《本草便读》)。本品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2、海金沙
【名解】本品药用植物的孢子,“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色而得名。
3、滑石
【名解】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其“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膩,故以名之”。
4、石韦
【名解】《本草纲目》云:“柔皮曰韦”。本品药用植物的叶片,该植物“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名医别录》)且柔软,故名石韦。
5、木通
【名解】本品药用其藤茎,古称“通草”。因茎中“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本草纲目》)。
以上5味,均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部分药物兼有健脾止泻、行滞通乳、清热逐痹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