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最大的特征是导致黄疸,如目黄、身黄、尿黄,同时伴有胁痛、纳差、恶心欲呕等。对黄疸病,我国古代就发现了良好的诊治方法和药物,所应用的药物最主要的就是茵陈。
说到茵陈,人们对其并不陌生,此药早在汉代就用于治疗黄疸病了。茵陈一般在农历三四月间采收,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是说茵陈应在春天采收作药物,到了五六月就不能入药了,只能当柴火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中药采收时间很重要)。三四月采收的茵陈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此药全国各地都有生长。茵陈为多年生植物,宿报及木质茎经冬不死,届春旧茵虽枯,但能借陈茎再生新苗,故名茵陈。
古代的中药书均将茵陈作为治疗黄疽的要药,如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书《神农本草经》就记载它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给黄”。其后的《名医别录》谓其“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瘤”。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对其认识就更深刻了,他创制的茵陈蒿汤被后人视为治黄疽要方,时至今日仍在广泛应用。茵陈还可治疗肝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症以及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