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内科 > 地震后不久,他自杀了

地震后不久,他自杀了

2017-08-09 来源: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灾后的数小时至数天是人们心理最不稳定的时候,一些人能够慢慢自愈,一些人则需要心理工作者的帮助,这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支持等因素。

  地震后不久,他自杀

  忽略灾后心理纾解导致的悲剧并不罕见。

  这些心理负情绪体现在身体上,就会让救援者表现出判断力推理能力下降,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害怕见人、逃避现实、操作技能水平降低等。

  实际上,“救人者,更需自助”。救援者要全面了解灾难的严重情况,客观了解灾害的风险,不要对自己的救援能力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要产生自责和内疚。

  同时,也要增强对自己和团队的信任。通过这些方法,避免出现在还未救人时,自己就先倒下的情况。

  受灾民众:悲痛、无助、崩溃

  经历过悲痛的灾民由于遭受巨大心理冲击,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汶川地震后,根据不完全统计,像董玉飞那样选择自杀的灾民,多达10几位。

  虽然这只是一些极端的案例,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时,灾民的心理状况堪忧。

  对于灾区的救援者或者施救者等人群来说,最需要普及的知识就是: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反应,哪些是需要寻求外界心理救援的非正常的心理状态。

  如果是需要援助的,要及时找专业的医生寻求帮助。

  经历了灾难的人们,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情绪、崩溃、无助、为遇难的亲人悲痛、认为上天不公、对未来茫然等心理。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下,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执行力差,呼吸急促,紧张不安、不想接触人群或者做事,人变得麻木,和人有隔离感,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暂时失忆,记不住灾难发生前后的事情。

  这些症状其实都是正常的。可能只维持几天就会消失,或者随着时间而减轻,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

  因为这些属于人类正常的“急性应激反应”。大多数人自我调节后,可以恢复。但是如果超过一个月以上,就要接受专业治疗。

  现在的心理救援提倡,面对伤痛,不要隐瞒情绪,要让家人和朋友一起分担自己的悲痛,如果压抑这些情绪,反而会造成心理的紧张和身体的不适,拉长情绪复原的时间。

  灾后心理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灾后心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人们遇到强烈的刺激,或者遇到超出心理能承受的刺激时,会产生过度的心理反应,也就是心理创伤,这是正常的现象。

  人们不应该回避甚至隐瞒这些情绪,及时的疏导,才能使这种不良的情绪尽快痊愈。

  心理危机表现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情刚发生的时候,会表现的麻木,出现恐慌,对事情进行否认,拒绝接受。

  第二阶段:对事情稍微稍微接受,但是会出现一系列消极的情绪,痛苦愤怒,有罪恶感。

  第三阶段:完全接受事实,并且情绪稍微恢复,能够理智的看待。

  心理援助提倡“三级干预”

  一般来说,现在对灾害心理都提倡“三级干预”。

  第一级干预就是对所有人都进行灾难教育,让他们了解灾难后果,以及防护措施等。

  第二级干预是团体辅导,也就是对一群人有相同心理问题的救援者或者灾民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

  第三级干预就是个体辅导,对于心里极其脆弱的,感情丰富的人,无法通过团体辅导解决问题的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常见的干预方法包括分享报告、认知行为疗法、艺术疗法、游戏疗法等。

  灾难发生后工作人员需要做到的事情包括:迅速构建现场的心理动力模型、快速制定危机干预方案、尽快实施干预。

  灾后的数小时至数天是人们心理最不稳定的时候,一些人能够慢慢自愈,一些人则需要心理工作者的帮助,这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支持等因素。

  早期危机干预里,集体晤谈、放松训练、眼动脱敏再加工都是常用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尽快淡化灾难记忆图像,获得支持,摆脱心理隔离,宣泄负面情绪,得到最基本的心理治疗。

  当工作人员面对个体,和其他心理危机干预一样,最重要的是与对方共情,给予对方关怀和理解。

  递过去的一杯水、一包面纸、一条毛毯,都能带给当事人心理上的抚慰。

  无言的陪伴有时会是最好的疗愈,不需要喋喋不休地背诵安慰的话,只要做到陪伴,当事人就能感觉到安全感。

  当他们开始诉说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做到无条件地倾听。

  当事人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需要一个宣泄口,如果将内心的不安都说出来,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焦虑

  有一些哭诉者会不停地哭泣,工作人员不会告诉他们“不要哭、不要难过”,而是无条件地接纳,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

  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这些二级人群,特殊的工作使他们面临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力:超负荷的工作量、长期目睹灾后惨状、时刻提防二次灾难、与身心受损的人群接触,容易出现心理反应,这时互相干预和自我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大灾难后受影响人群出现的心理危机需要尽早、长期的干预,尽我们所能将痛苦对当事人的影响降至最低,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无论应急制度、相关培训、志愿者方面,都还有待完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