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骨髓抑制,可怕吗?
什么是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活性的下降,通俗来讲就是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象的下降。
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
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主要在于其异常增生能力),而化疗药最初的设计呢,就是杀灭增殖快的细胞。骨髓细胞相对于其他正常细胞增殖较快,所以化疗后常常会引起血象的异常。
包括放疗以及其它许多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和时间
哪些人容易发生化疗相关骨髓抑制
1
疾病进展,肿瘤细胞已侵犯到骨髓的患者
2
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
3
使用对骨髓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化疗方案或放化疗联合方案、以及使用抗凝药、抗生素等具有杀伤血细胞作用的药物
4
原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明显毒性作用的药物
5
营养不良的患者
6
伴有心脏病、感染、糖尿病、DIC、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
7
年幼、年老患者对化疗耐受能力差,且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值能力差,易出现化疗相关骨髓抑制
化疗相关骨髓抑制的规律及意义
1、限定了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
理论上,化疗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施以最强剂量,以迅速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天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1次,为一个化疗周期。
2、一般通过化疗前后及时监测血细胞计数来监测骨髓抑制的发生,Ⅰ~Ⅱ度骨髓抑制不需处理,一般不会影响下个疗程的化疗,多数可以自然恢复。对于Ⅲ~Ⅳ度骨髓抑制需要积极的处理,要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进行综合护理。
3、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骨髓抑制
停药后每2~3天检查1次血常规可以早期发现骨髓抑制,并根据抑制程度和停药时间进行相应处理。(各位亲,别再抱怨抽血次数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