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源,我们错怪你了!
我们在临床上总能见到各类型过敏的病人,越来越多的病人告诉我们他们过敏。最严重者连大米、面食也过敏,更有甚者对冷空气,对空气中的灰尘也过敏,我都不知道下这些诊断的医生让人家怎么活,难道用个真空罩子罩起来?
现代医学的过敏理论已经深入人心,西医学认为是免疫反应过度,是一种机体的过度敏感,所以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的治疗,只是在抑制这种敏感反应,并没解决人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敏感反应的最根本原因,所以只能避免过敏源。
中医角度认识过敏源
今天我想谈一下从中医的角度怎么去认识这个过度敏感。
是过敏,还是根本没治好?
临床对病人观察发现,很多病人其实并不是生来就过敏,往往是生了某次病后,某个症状一直没好,然后才被检查和诊断出过敏。而往往我们会认为是因为过敏导致了生病,很少有人去想是不是因为生病导致了过敏,过敏也许只是这次生病的一种症状表现。
为什么很多人都是在某次生病后出现所谓的过敏呢?为什么过敏有的会有呼吸道症状,有的会有皮肤症状,有的会有消化道症状?
往往这些症状和某次生病的经历有关
比如感冒,我们会流涕,会发烧,或咳嗽等表现,西医去检查,也多会发现有炎症反应,这也同样可以说是过度敏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人体正在对抗体内的邪气,在自我调节,说明自愈能力正在工作。
但是如果这个感冒咳嗽一直没治好,最后就会被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咳嗽甚至哮喘。再比如腹泻,有可能是因为积食消化不良或胃肠型感冒导致,但是腹泻严重了,伤了胃肠道的功能,突然发现对某些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弱了,以前不拉肚子的食物现在吃要拉肚子了,然后又被诊断过敏。我想很多过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我们需要思考
难道真的是过敏源导致了我们流鼻涕、咳嗽或腹泻?亦或是当初的感冒流涕、咳嗽或腹泻根本就没有被完全治愈呢?
以过敏性鼻炎为例,它可能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原本绝大多数孩子可以自己抵抗受寒产生的感冒,流鼻涕咳嗽发烧都是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而妈妈们通常可能会选择的是“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者“清开灵”等等的寒凉药。这些只能让感冒的症状得到控制。
清开灵,板蓝根之类的感冒药并不适合受寒感冒,吃下去以后会产生的结果就是,加大了寒邪的兵力,我方【正气】伤亡惨重,无力抗衡了。于是打仗的场面消失,症状消失。但敌人仍旧很强大,就会出现一种对抗的持久战状态。
如果这种误治反复出现就会导致正气不足,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正气被削弱,之后就会无法抵抗外来的病邪,被检测会过敏源异常。所以我们认为过敏性鼻炎,其实就是——感冒没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