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幢大楼,那么骨骼就像钢架一样重要。体格结不结实,与骨骼健康密不可分。
而在很多人眼中,“健骨、补钙、预防骨质疏松”都是老年人需要注意的事。事实上,国人骨骼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2015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东省营养学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首个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人骨健康平均分未“及格”,超过三成国人骨骼指数不达标。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骨科专家,教你一套科学的护骨秘诀,守住支撑生命的骨骼。
骨质疏松有年轻化趋势,35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从1%上升至11%。
常翠青表示,骨密度流失不仅会让人腰酸背痛,还容易导致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骨折可能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
骨骼问题其实可防可治,只要“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就能减少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风险。
1
足量的科学运动
对年轻人来说,足量的运动可以获得更高的骨量储备,并能有效避免年老后骨量丢失速度过快。虽然老年人运动起不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但可以减缓受力部位骨量的流失。
专家建议,储存骨本、减缓骨质流失,要从年轻时做起,40岁前要开始多运动。但是,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无法改善骨密度的运动:骑脚踏车、游泳等。
有助增强骨密度的运动:荷重的有氧运动。
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如跳绳,每周3到6天,每天跳跃约50次,离地约8公分;慢跑,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分钟,不必追求速度。
老人可以快走,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
对于已有骨折风险的人或是老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2
从食物中补充钙和维生素D
预防骨质疏松、强健骨骼,一定要注重从饮食入手。
补足钙:骨骼“支撑者”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应摄入800毫克钙,老年人1000毫克,孕晚期和乳母为1200毫克。
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里,以维持血钙浓度,导致骨密度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牛奶是含钙最丰富且吸收率又非常高的首选补钙食物,建议每天喝液态奶300克。除此之外,绿叶蔬菜、三文鱼、沙丁鱼、奶酪、豆腐也含有钙。
补足维生素D:骨骼“加油站”
它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
人体中10%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推荐蛋黄、蘑菇、瘦肉、海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等。
饮食禁忌
不要吃得太咸。高盐饮食是患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人体内的钙是通过与钠相伴从尿中排出的,吃盐多,尿钠就排出多,同时尿钙排出量也会增加,身体内的钙丢失也随之增多。
不要吃得太偏。一些人为了减肥,吃得少且偏食,常以蔬菜水果为主,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低蛋白饮食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
忌酒。过量饮酒会使肝功能受损,从而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半身不遂,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健客价: ¥180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养血生骨。用于瘀血阻络,筋骨失养所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等症。
健客价: ¥295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养血生骨。用于瘀血阻络,筋骨失养所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等症。
健客价: ¥3275补肾,活血,止痛。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
健客价: ¥14补肾,活血,止痛。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
健客价: ¥25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络止痛。用于肝肾两虚,寒湿阻络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症见疼痛、麻木、患处活动受限者。
健客价: ¥34益气健脾,养肝壮腰,活血通络,强健筋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屈伸不利,步履艰难,腰膝疼痛,畏寒喜温。
健客价: ¥42镇痛,消炎。用于风湿痛,关节痛,腰痛,神经痛,肌肉酸痛,扭伤,挫伤。
健客价: ¥7镇痛,消炎。用于风湿痛,关节痛,腰痛,神经痛,肌肉酸痛,扭伤,挫伤。
健客价: ¥16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用于肝肾不足、血瘀气滞、脉络痹阻所致的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症见关节肿胀、疼痛、麻木、活动受限。
健客价: ¥27.5镇痛,消炎。用于风湿痛,关节痛,腰痛,神经痛,肌肉酸痛,扭伤,挫伤。
健客价: ¥8.5镇痛,消炎。用于风湿痛,关节痛,腰痛,神经痛,肌肉酸痛,扭伤,挫伤。
健客价: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