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剂型,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在中医的辨证论治指导下制备的。它以水为溶媒,亦可加入其它溶剂制得;可以内服或外用熏洗;可随证灵活加减、全面兼顾。具有吸收快、疗效迅速、制备简便等特点,在临床上常用不衰。在新的时期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药的需求更加广泛,为充分发挥汤剂的优点及提高疗效,也随着中药药理,植化研究工作的深入,医药工作者长期以来对汤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因此进一步了解汤剂的煎煮原理及方法,对提高汤剂的质量与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共同煎煮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中药在共同煎煮过程中不是各药物所释放出多种成分之功效相加,而是各药物间起着多种药理及化学的变化,改变了单味药物煎煮时原有的浓度与成分,从而增加或产生新的疗效。如麻黄汤中桂枝挥发油成分桂醛能与麻黄中的麻黄碱起反应,生成一种新的物质,这些物质多半具有生理活性,口服后在体内出现单味药原先所没有的药理作用。附子单煎强心作用不持久、且有毒性,若与无明显作用的干姜和甘草同煎,则强心作用明显持久,且毒性减少4.1倍。
中药的共同煎煮增加了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如多糖可使甙类、酚类、甙元增溶或助溶。据报道1%葛根淀粉可使芦丁在水中溶解度增加3.8倍;苍术可使游离麻黄碱充分溶解;甘草与石膏同煎有助于石膏中硫酸钙在汤液中的溶解度;牡蛎与柴胡同煎可中和酸性物质,提高汤液的碱性度,从而防止柴胡皂甙的分解,间接提高了柴胡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共同煎煮可通过药物间的相互反应,消除或减弱某些药物的毒性。如甘草分别与附子、乌头同煎煮时、附子与乌头的毒性明显减弱,而不影响它们的功效;半夏和白矾同煎,白矾中铝的复盐在水中溶解生成氢氧化铝,它能结合或附吸半夏中的毒性成分,从而降低半夏的毒性。
2、煎煮时间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中医对中药煎煮时间十分讲究,煎煮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解表药宜武火急煎,香气出即可。解表药多含挥发油成分,挥发油为气味芒香的油状液体,在常温下就能挥发,更易随水蒸气蒸发,久煎则有效成分挥发而失效。滋补药质地多致密、须用文火久煎。其多以氨基酸、鞣质、生物碱、甙类、蛋白质、淀粉为有效成分,煎煮不到一定时间,有效成分便不能充分溶出,而影响疗效。一般说来矿石、贝壳、动物角骨、植物块根、坚硬的果实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要煎煮时间长些,植物的茎、叶、枝、花、仁则相反,煎煮时间不必过长。
有些药物煎煮时间对其疗效的影响很大。如大黄、番泻叶、牵牛子的泻下成分;钩藤、臭梧桐的降压成分;大戟的抗菌成分;鹧鸪菜的驱虫成分等都属不耐热物质,煎煮时间过长即可分解或被破坏而失去疗效。又如附子则需要久煎,时间越长其有效成分去甲基乌药碱的含量在汤液中就越高;紫菀止咳成分为紫杜鹃黄酮和甲素,煎煮过短,则无效;又如麻黄解表取其挥发油,平喘则用麻黄碱。因此,用其解表,煎煮时间宜短,平喘则须稍长些。
另外,高温久煎还能破坏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如乌头经久煎其有毒成分乌头碱随着水温的增高,而不断的被水解成毒性最小的乌头原碱,而其散寒止痛的功效不变。
3、煎煮次数及压力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中药一般煎两次,滋补药可适当增加1次。实验证明,无论是单味药还是复方,第一煎和第二煎的有效成分煎出率达70%~80%,第三、四煎仅占20%~30%。可见一般处方煎2次,滋补方煎3次是完全必要的。如四物汤第一煎比重为1.0265,第二煎为1.0255,第三煎比重明显下降仅为1.0089;大承气汤第一、第二煎均有7只小鼠致泻,而第三煎只有3只有泻下作用。
传统煎煮是以直火煎煮法为主。但从煎出率来看,直火煎煮并非优越,有人对青蒿鳖甲汤、五味消毒饮、五倍子、黄连、黄柏等进行不同煎煮法实验研究,发现蒸气加热煎煮法汤液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直火煎煮法。如青蒿鳖甲汤的直火煎剂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而蒸气煎剂还能杀灭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奈氏菌。不过最理想的煎煮法还是加压煎煮,加压煎煮时,由于压力的作用,水份能迅速渗入到组织细胞中,从而促使有效成分溶出。另外加压后,锅内温度高于常压煎煮,又能增加药物成分在水中的溶解,这样加压煎煮只要以较短的时间就能使药物中大部分成分煎出,汤液含量高于常压煎液,所以压力和温度的升高更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4、煎煮器具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煎煮中药医家历来强调宜用砂锅或瓦罐,因其锅底导热均匀,热力和缓,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故其汤液成分全面,疗效高。忌用铁、铜、铝等煎具,植物性药物多为酸性或碱性,常含有鞣质、有机酸、酚羟基化合物,这些成分可与金属煎具产生化学反应。如鞣质可与铁反应生成鞣酸铁,并产生异味。黄酮类也能与这些煎具产生难溶于水的聚合物。总之这些反应均可导致有效成分的改变,妨碍吸收,或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药物的疗效。对于不锈钢、玻璃、搪瓷等煎具,据报道虽然化学成分较稳定,但亦能影响汤剂的质和量。由此看来砂锅和瓦罐作为中药煎具是比较理想的,但煎具要大些,以利药物沸腾时不断翻滚,促进药物加速溶出,并可避免药液外溢。再则须加盖,以防水分过快蒸发,使药面胀干,甚则焦底,也可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从而提高汤液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