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中医称“带下病”。正常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分泌的一种无色、黏稠、无臭液体,其量不多。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及局部症状者,为带下病。至于行经期间、经前或妊娠期带下稍有增多者,属正常生理现象。宫颈炎、盆腔炎可参考本节治疗。
带下病多由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以致水湿浊液下注而成。外感湿毒,郁而化热,或饮食劳倦,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而化热,湿热下注;素体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或产后房劳,亦可导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遂致带下。其中,黄带者为脾经湿热,白带者多属虚寒。临床以脾虚、肾虚及湿热下注引起者为多。
二、辨证
主症:阴道流出的黏稠液体增多,如涕如脓。兼见带下色黄,稠黏,如脓如涕,气秽臭,阴中瘙痒,小腹作痛,小便短赤,身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湿热下注;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味,质黏稠,连绵不断,面色萎黄,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濡弱者,为脾虚;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绵绵不断,小腹寒凉,腰部酸痛,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者,为肾虚。
三、贴敷治疗处方
1.益脾止带饼(《敷脐妙法治百病》)
主治:脾虚湿盛,带下量多。
处方:醋炙白鸡冠花3g,酒炒红花3g,荷叶3g,白术3g,茯苓3g,净黄土(用灶心土)30g,车前子15g,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净黄土入锅内炒至黑褐色,继之将诸药研碎成粉末并倒入黄土中同炒片刻,旋以白酒适量注入烹之,待半干时取出,做成一个药饼备用。用时把药饼烘热,敷于患者神阙、脾俞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2日换药1次。
2.白带外敷方(《民间敷灸》)
主治:带多清稀。
处方:丁香3g,广木香3g,吴茱萸4.5g,肉桂1.5g。
用法:上药研末敷脐,2日换1次。
3.温带散(《中药外治疗法》)
主治:虚寒带下。
处方:官桂、附子、干姜、苍术、半夏、灶心土、陈壁土、贯仲、鸡冠花各2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令病者系缚于脐腹部。
4.化湿止带饼(《敷脐妙法治百病》)
主治:脾虚湿热,量多色黄。
处方:醋炒白鸡冠花3g,土炒白术3g,茯苓3g,红花3g,荷叶炭3g,陈壁土30g,黄柏3g,虎杖3g,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陈壁土放入锅内炒成褐色,次将余7种药物碾成细末,再把药末放入炒过的壁土中同炒片刻,旋以白酒适量倒入烹之,待半干时取出,捏成1个药饼备用。用时把药饼烘热,热敷于患者神阙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通常5~7日可愈。
5.赤白浊丹(《理瀹骈文》)
主治:湿热下注,赤白带浊。
处方:椿根白皮100g,干姜、白芍、黄柏各30g。
用法:上药4味,油熬去渣,以黄丹收膏,摊贴脐部。
6.芡实桑螵蛸糊(《中华脐疗大成》)
主治:肾虚带多色白。
处方:芡实30g,桑螵蛸30g,白芷20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连用5~7日为1个疗程。
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念珠菌病。
健客价: ¥72白色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阴道炎和外阴感染。
健客价: ¥25治疗由细菌、滴虫、念珠菌引起的外阴、阴道感染和阴道混合性细菌感染。
健客价: ¥70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用于阴痒带下或阴部灼热、口苦干、小便色黄短涩、舌质红苔、黄腻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病辩证属湿热下注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苗医:蒙赊,布发讲港,嘎溜纳格,写嘎发。 中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杀虫止痒。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炎、皮肤瘙痒等。
健客价: ¥62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妇女湿热带下,症见阴部瘙痒红肿,带下量多、色黄或如豆渣状,口苦口干,尿黄便结;霉菌性、滴虫性及非特异性阴道炎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9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阴部瘙痒,或灼热痛,带下量多,色黄;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炎见以上症候者。
健客价: ¥16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蕴毒所致的湿疹,及阴道炎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臭秽,阴道瘙痒。
健客价: ¥38本产品的适用范围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念珠菌病)、宫颈炎以及由阴道炎引起的瘙痒、白带异常、阴部异味等症状。
健客价: ¥29.9用于滴虫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
健客价: ¥28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用于阴道炎因湿热下注所致带下增多、外阴瘙痒。
健客价: ¥35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
健客价: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