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换个思路修太极,效率会更高!

换个思路修太极,效率会更高!

2017-04-26 来源:太极拳公开课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些拳友习练与体悟相脱节,拳法和推手、技击成为两码事,有的练了三年两载就弃拳不练,转而练习推手,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从健身的角度去看,动则受益,练则健康,没什么不妥,但换个角度看,从推手中难以练出太极内功。

  《太极解秘十三篇》一书中,开篇写到:

  “诚恳告诫拳友,若想在太极拳领域中探求深浅,用常人的思维去想,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即使想上几十年,看上几十载,恐怕什么也看不透。”

  如何改变思维和观念呢?

  太极拳虽然足一种拳术,但有自己的特性,不似有些拳术那样勇猛、威武。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是以道家理论为拳理,行拳讲究用意,不用蛮劲,举动要求轻灵,“—举一动,周身俱要轻灵”。它以阴阳为母,松柔为魂,“大道以虚静为本”,总之,太极拳文化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传统太极拳不是一般拳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练习太极拳需要修炼内功,如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周身松窄、动分虚实、动静开合、弧线运行、空腰松胯、安舒中正、以意行功、根基在脚、上下相随、手脚结合、内外三合、勿有力点、虚静为本等。如果太极拳习练者不按拳理去思维,偏离太极拳特性和内涵去习练,将是徒劳的。

  二、认识太极拳结构

  修炼太极拳,必须从其结构入手,笔者认识许多修炼传统太极拳的朋友,练什么式的都有,侃拳也很花哨,什么“手指为阳,掌根为阴”“行气如九曲珠”“炼精化气”什么的,但一问太极拳结构,便瞠目结舌。练太极拳不研究拳结其构,怎能练好太极拳呢?

  传统太极举的结构由阴动和阳动组成,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离开了阴阳互动、阴阳相济的结构,便失去了太极拳魂,谈不上是太极拳了。

  有一位拳友开玩笑说:“无论将什么拳慢练,都可以说是家传或创编太极拳。”虽然说是玩笑,却真有人有这种偏颇的认识。

  笔者认为,修炼传统太极拳的关键是把握拳之结构,遵循太极拳的规律习练,按阴阳学说规范拳法,动分阴阳,举动轻柔,用意不用力……若有悖于拳理拳法,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遵循太极举的规律习练,身体状况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如周身阴松时,可觉得似有一股吸引力;阳松时,会觉得周身舒展,毛发直竖,感觉百会穴发热,周身渐渐褪去本力,虚灵之力代替本力、拙力,太极拳“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的本能逐渐在身上显现。

  三、被动练拳长功夫

  太极拳理与练拳密不可分,不深入研习拳理举法恐难成正果,但空说不练也将一事无成,还需理论结合实践。修炼太极拳一定要在身上反映出来,称为“身知”“体悟”。

  有些拳友习练与体悟相脱节,拳法和推手、技击成为两码事,有的练了三年两载就弃拳不练,转而练习推手,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从健身的角度去看,动则受益,练则健康,没什么不妥,但换个角度看,从推手中难以练出太极内功。

  笔者根据多年习练太极拳的体验,修炼太极拳应是“太极拳练我”,而不是主动去“我练太极拳”。《太极拳的三个“三不动”》一文中提到过,第—个“三不动”是“不要有动意,不妄动”。动意是太极内功上身的极大障碍,未动之前先想着动,动意大,是僵,是紧。

  各位可试,自己放松站立,心里想着去推对方,想像将对方推倒,自己须感觉腰部僵紧。行拳不可主动,要被动演拳,从起势到收势被动行功,肩以下、胯以上,为空胸空腹,每个动势均应保持不动。陈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有“牌位先生”的雅号,请广大同道用心体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