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儿童都要经历性发育成熟同时伴随身高突增的过程,也就是青春期,虽然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但不一定了解它的含义。我们一般会认为它也许是指13-19岁的年龄,事实并非如此。青春发育是指向成年期做准备的身体改变。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青春发育期开始于8-14岁这一年龄阶段。所有儿童的青春期都是不尽相同的,有得早,有的迟,且男女有别,女孩青春期大多在10-12岁,而男孩则在12-14岁。
青春发育源于大脑:首先由大脑产生化学递质,即激素(也叫荷尔蒙),再由激素携带指令传递给身体的相关部位,告之它们该做些什么。能够使身体发生改变,开始发育的激素叫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下丘脑将GnRH传递给垂体,使其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即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增加。它们进一步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于是青春期就开始了。
一些孩子的青春期会比预期发生的早些。如果女孩在8岁前或男孩在9岁前出现青春期发育,称为性早熟。性早熟可分为真性(又称中枢性、完全性)和假性(又称周围性、不完全性)两类。真性性早熟即中枢性性早熟(CPP)是缘于下丘脑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
导致性早熟的原因有哪些?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男孩为主。
2.由外周性性早熟转化而来。
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CPP,ICPP)。以女孩为主,占CPP的80%-90%以上。
4.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是CPP的特殊类型,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其控制机制也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发动,但它的性征发育呈自限性;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若发生于2岁内女孩,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性腺轴处于生理性活跃状态,又称为“小青春期”。
性早熟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性早熟对孩子的危害主要是原发疾病的影响、骨骺提前闭合影响最终身高、早初潮对女孩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性早熟的孩子需要全面检查以排除可能的疾病,必要时积极治疗。
何时就医?
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家长可能发现女孩的乳房微微隆起,男孩的睾丸开始增大,这时应该及时就诊,请医生作一个评估。如果月经出现表明进入青春发育的后期。中枢性性早熟的孩子骨龄会超前,造成骨骼提前愈合,生长期缩短,最终可能影响身高。
医生会做哪些检查?
1.手及腕部的X线检查:就是骨龄,了解是否大于年龄。
2.血的化验:通常要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来判定是否开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启动。这个试验将持续2小时,需要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样,了解激素的分泌情况。通常,会将留置导管针放置在孩子静脉内,这样可以避免多次抽血的痛苦。
3.盆腔和肾上腺的超声:了解卵巢子宫、肾上腺或睾丸的大小是否和年龄一致。
4.头部的核磁共振:怀疑到中枢性性早熟,需要排除下丘脑垂体病变时做的检查。
发现孩子性早熟,如何治疗呢?
1.治疗目标是抑制性发育,防止早初潮,防治患儿或家长的心理问题;改善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
2.对骨龄大于年龄2岁或以上,预测成年身高女孩<150cm,男孩<160cm,性发育进程迅速,骨龄增长较快者需要用抑制性发育的药物治疗,疗程一般2年左右,具体疗程需个体化。
3.如性成熟进程缓慢,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速度亦快,预测成年身高不受损者不需治疗。
4.有中枢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应行相应病因治疗。
5.结合患儿病情,给予中医药辨证施治。
对于性早熟,预防是关键
既然儿童性早熟危害很大,关键是要做好预防:及时发现并治疗各种疾病;避免容易诱发性早熟的食物,如反季节水果(激素、催熟剂含量较高),大豆及其制品(含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避免各种成人补品,如雪蛤、冬虫夏草、人参,蜂王浆、蜂蜜,避免“长高长壮”的口服液、高激素食物,如家禽脖子为“促熟剂”残余集中部位;避免油炸食品,食用油反复加热后氧化变性,易引发性早熟;避免超重肥胖;避免用含动物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肉煲汤,因为其中的物质会析出并进入人体;避免偏食肉类和不良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言情片及成人化妆品;避免睡眠时开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