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骨盆偏沉与腰腹开合
重心移动与腰腹开合是协调一致的。
重心移动中裆走下弧的前半弧时,正是腰与腹相合互抱之时;重心移动中裆走下弧的后半弧时,正是腰与腹上下分开之时。
不过,在意念关注上,重心移动与腰腹开合也有些微区别。
重心移动意念更关注骨盆左右之间的偏沉,腰腹开合意念更关注骨盆前后之间的偏沉。通过骨盆前后交替偏沉,腰与腹通过开合相互借力、相互推动,从而把腰为主宰和丹田带动结合起来,共同支配全身运动。
凡需意气合聚、肢体屈缩、劲力积蓄时,骨盆后面的尾闾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沉、向前收敛,
一是带动上面的腰椎向下松沉;
二是推动下面臀向前敛、裆向前翻;
三是撬动前面耻骨上支向上收卷,托起小腹(丹田)向命门贴靠,与腰互抱相合;
四是牵动上面肚脐内吸、命门后撑。
这样,腰腹裆胯一段是后向下、下向前、前向上、上向后地旋转。这种旋转的杠杆力和向心力使腰与腹互抱相合,合为一太极,从而牵动腿脚气向上行,牵动腰、脊、臂气向下行,实现聚气、蓄劲。
凡需意气开放、肢体伸展、劲力外发时,骨盆前侧的耻骨上支凭自身重量、顺地心引力向下松沉并微向后收,
一是放下前面的小腹,使丹田向下松沉;
二是推动下面裆向后收,会阴穴由朝向前下方转为向正下方,臀部由敛变泛;
三是撬动后面尾闾上托一下,进而推动竖腰、伸脊;
四是推动上面命门前送,肚脐前吐。
这样,腰腹裆胯一段是前向下、下向后、后向上、上向前的旋转。这种旋转的杠杆力和离心力使腹向下,腰向上,腰与腹逆向相开,分阴分阳,从而推动下半身气向下行,上半身气向上行,实现气开、劲发,劲贯四尖。
腰腹开合,“看似腰动实非腰动,是腹动,看似腹动实非腹动,实乃丹田人身至中之位动”(王壮弘),实乃丹田的核心部位动。
“人身至中之位”就是丹田的核心部位。丹田的核心部位,就是腰与腹互借杠杆之力的支点,就是腰与腹顺逆旋转的圆心。
腰与腹互动时能感觉到丹田核心部位的存在,因为其他地方都动,只有这个部位是不动的。轮动轴不动。
腰与腹为一阴一阳,丹田的核心部位就是阴阳之间的“中”,之间的太极本体。骨盆与腰腹作为一个整体,又是全身的“中”,是全身下为阴、上为阳之间的太极本体。每一动都是“中”先动,即太极本体先动,然后才开合阴阳。阴阳开是从“中”开出去,阴阳合是向“中”合回来,从而开合全身,实现“一动无有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