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五脏六腑”为什么这么重要,需要以血为盟才传世呢?
宇宙有序,由顶层向下,控制所有事物按自身规律发展。这个规律,就是双螺旋场规律,古人总结为太极规律。这个规律经过气化过程,体现在人体为气化的脏象系统,其模型就是河图。
经典中医是气化医学,是天道在人体上的反应,天道变成人道的过程,就是气化过程,遵循五运六气形式。
天有五运,源于五星,五星场的太过与不及,配有十天干;地有六气,源于月亮,月亮一年绕地十二周,配有十二地支。天气下降,生出地上五行以有五脏,地气上升成为三阴三阳以有六经。先有天五地六的理论模型,才有五脏六腑,六经分上下而有十二经络。
五运六气又以五音为纲,更有“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六律又有六阳律,六阴律,阳律称“律”,阴律称“吕”,所以千字文中有“律吕调阳”一句。而律吕正好为十二,就是现在用的十二平均律的半音阶,合十二经,十二月,十二地支,也是五音调脉法“琴神”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天五地六”呢?自然数从一到十,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五为阳数之中,六为阴数之中,五、六古称“静数”,特点是其乘方的尾数仍然是其本身,岂非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乎?
如果说,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还会有什么?
道德经是公认的,最接近真理的哲学著作,老子把世界本源总结为“道”。老子是怎么知道的呢?是实践么?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对于世界本源的思考,与老子不谋而合。那康德又是怎么知道的?还是实践么?听他如何解释:赋予知识以普遍性必然性的范畴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它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